十
当骑马舞在全世界疯行,当来自星星的你成为了朋友之间的问候,我们开始犯傻了: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朋友笑嘻嘻地说到:你out了!妈的!会英文了不起呀!于是,一批中国的导演推出《中国合伙人》、《致我们逝去的青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同桌的你》等致青春系列电影来怀念中国七十年代的青春,并告之人们什么才是他那个时代的流行。
流行,在改革开放物质短缺之前是一种新鲜的事物。闭关锁国、统配统销、国家以阶级阶层来划分劳动人民,无外来的事物可以流入,全国所有的群体都一样,又受制于思想的禁锢,哪里可以寻到流行?
流行,是一种流动的行为,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衣饰、音乐、美术、娱乐、语言、建筑等各方面。衣饰总是处在流行的最表面。我们在小学生时代时,每天都憧憬着三件套,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因为物质的匮乏,从某种角度说,这三件套衣饰对我而言不是流行,而是一种奢侈。但流行又何尝不是一种奢侈人的流行呢?流行,总是从上游到下游,我们一直都是下游。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如期而至,先是一种物质的渗透。在福建沿海有一批三四十年代因生活所迫南下南洋的华侨归来,他们带回了各种新鲜的事物,黑白电视机、录音机、缝纫机、自行车、留声机等等赤裸裸的物质,让我们知道了外面的世界。物质之后,我们开始经历了中国第一次流行文化的冲击,邓丽君、蔡琴、刘文正等开启了港台流行音乐在大陆的启蒙。大陆的音乐人开始跟进,张行、张蔷的歌曲也成为流行。
终于一天,国外旅行留洋归来的“中国摇滚之父“崔健,发行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一时之间《一无所有》唱遍了大江南北,大街小巷,人们不再小心翼翼地躲在家里听着录音机上的卡带,直向大街,开始发疯的咆哮粗唱。在荷东、猛士的舞曲中,小青年穿起了喇叭裤、蝙蝠衫,跳起了霹雳舞、摇摆舞。老一代人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后面的新一代说他们是土老冒,而就在当时,他们无疑是走在流行最前列的一代。
港台风一阵接着一阵吹,没有丝毫停下的意思。滚石唱片登堂入室,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每个学生几乎都买过“小宝贝“,除了用于英语朗诵复读,基本用于听港台流行音乐的唱片。即使学校,同学们或多或少地留起了长发,那飘然的感觉,俨然代表着那个时代的范。
港台电影更如洪水猛兽,开始侵略每个同学的心,我们开始泡起了录像厅。记不得,多少次的晚自习,我们翻墙爬洞,逃脱到校外,迈向那录像厅,向住着那心驰已往的电影和明星们。《英雄本色》、《渫血双难》、周润发、李修贤、梁家辉、狄龙、张国荣演绎着中国版的越狱警匪枪战。四大天王的刘德华、黎明 、张学友、郭富城以影视歌三星全方面组合扫荡社会和校园。所有的音像店都卖起了各种名星海报,男男女女选择自己喜欢的名星贴得床铺头书桌旁到处都是。
我们还得感谢叶玉卿、叶子楣她们,是她们开启了我们对三级片的向往,是她们让我们对性的文字或思想保守的意淫迈向了情不自禁的全新视觉盛宴。昏暗的录像厅,参杂烟灰零食及厕所边的屎尿味,我们看到了人的性欲。在那分辨率不高的画面上,出现了女性最美最具诱惑的肉体,我们心跳不止,口干舌燥。那一刻,我们忘记了自己学生身份的存在,只是一个有着欲望的男人。
时光飞逝,八十年代,我们有幸和全国人民共同经历了一场流行文化的冲击,三十多年过付出了,那时候的许多歌曲及影视作品至今可称之为经典之作。我们不是为缅怀那个时代的人事,只是作为那个时代的青年或青少年,它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永远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