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俄国红白内战爆发,数万白俄士兵逃入中国东北等地。举起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三色旗的白俄领袖高尔察克的军队有50多万人,还伴随着75万反对布尔什维克、留恋沙皇的流亡者,其中主教、僧侣及修女等占了27万;此外,另有贵妇人以及孩子大约 20余万人,他们朝着太平洋方向迁移。
令人感到不幸的事情很快发生了,这支由高尔察克领导的“大军”在鄂木斯克地区遇到巨大暴风雪,温度骤降至零下69℃,成千上万的人被冻死,只要停下步伐,必死无疑。而高尔察克本人最后也被逮捕并处决。
高尔察克之后的1918年—1919年间,白俄残党谢苗诺夫决定协助日军作战,抵抗红色苏俄政权,在其失败后带领残部逃入东北地区,沦为土匪。后来谢苗诺夫再次带领1千多人马奔赴大连投靠了日本人,为日本侵略苏联效力。
另外还有別什果夫,他早年追随谢苗诺夫卖命,跟随其逃窜到中国境内的额尔古纳地区后,离开了谢苗诺夫,自己成了带头大哥。1929年,奉系张作霖部与苏俄因“中东铁路”归属问题,发生军事冲突。別什果夫趁机招兵买马,组成了一支500多人的临时军队,表示愿意为张作霖效力。驻扎在额尔古纳地区的张作霖所属东北军第三团马上雇佣了这些白俄残军,发给他们枪支弹药,怂恿他们去进攻苏联。
但別什果夫组建的这支部队就是乌合之众,在苏联红军的强大攻势下,不堪一击狼狈逃窜。而奉系也被打得丢盔卸甲,逃出额尔古纳地区。
奉系的逃走反倒给了別什果夫一个更有利的机会,奉系军队跑了,他摇身一变成了这个地方的主人。別什果夫乘机扩大势力,强令当地苏侨凡有2个儿子的家庭,必须出1人当兵。
一时间別什果夫势力大增,他们利用奉系军队发给的武器弹药,干起枪杀百姓、奸淫辱掠、焚烧村庄的罪恶勾当,把额尔古纳地区变成屠场,给当地百姓带来极大灾难。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看中了別什果夫这伙匪徒的利用价值,拉拢他们为日军服务。而別什果夫正巴不得找个新主人。双方一拍即合,成为狼狈之旅。当然谢苗诺夫也跟別什果夫一样,坐起来为日本人卖命的勾当。企图借助日本人消灭苏联,而恢复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且日本人对在东北留住的俄国侨民进行宣传,鼓吹俄人在王道乐土满洲国“共存共荣,一律平等”
1934年经由俄罗斯东正教神父仲介各组织在哈尔滨成立“满洲国俄罗斯人事务局“”,由满洲政府给予经费,并且帮助其征兵。
1936年1月,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根据日本特务机关的命令成立了征兵处,强行征召俄侨加入以满洲国治安部名义成立的白俄部队。
这支饿奸部队长为日本陆军大尉浅野节所管辖,所以又被称为“浅野部队”,后移至吉林德惠地区,又被称为“第二松花江部队”。
浅野部队其组成最初有4个分队,分别以他们的指挥官的名字来命名:小野、朝仓、 国定、 小村。
小野队为装备最新日式步枪的步兵队。 朝仓队被规划为排地雷的部队。国定队为野炮兵队。小村队则是无线电通信兵。后来又设是三支特种部队和骑兵部队。
1938年张鼓峰事件发生后,1939的诺门罕战役中,浅野部队开始参加战斗,而且据说作战勇敢。其中以哥萨克別什果夫部队最有作战力。严格来说,別什果夫部队更确切是一支特务部队,经常越境从事爆破、策反、暗杀等活动。
整个二战期间,这支有俄国人组成的伪军部队,几乎充溢在所有东北地区的作战中,直到1945年8月,苏联红军大举反攻满洲,这支部队的末日才算到来。总长官浅野自杀,而浅野部队成员各奔东西,別什果夫企图重新潜入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之间当土匪,据说被关东军先行秘密处决。
另一个伪军头子谢苗诺夫逃去山东省,1945年9月被日本军部劝回,并要求其向苏联红军投降,谢苗诺夫坚持“与日本人共同命运”,但被拒绝,日本人将他送到驻大连的苏联红军总部,1946年8月30日被处以绞刑。
自此后,这支为日本人效力白俄军团宣告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