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要求交一篇读书心得,这本书就是大名鼎鼎,堪称经典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最早读它是十年前,那个时候的自己很不习惯于读译本书籍,里面几个习惯也差不多能看懂,但是对于第六个“统合综效”不太理解。
这么多年过去了,像持续更新、积极主动等习惯自己已坚持了十年,因此也受益颇多,甚至可以说是改变了过去的自己。中间也听过几个版本的解读,像香帅彭彭、成甲说书或者是樊登,直到最近又翻看樊登的文字版解读,加上《高效学习》与《如何提问》之后,才似乎明白了这个习惯的意义所在。
从浅层次上,我的理解它等同于“资源整合”,这种人不少见,顶着一个“非专业人士”的帽子,却做着许多专业人士所不能企及的事情,相当于将线性的事情变为多线性组合,或者将一维的事情做到二维甚至三维。
而从深层次上理解,应该与孔子的观点一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统合综效并不应该是只归笼符合我们要求的观点,除此之外,我们还更应该吸纳不同的观点,去从对方的角度认真体会不同观点的初衷及其所要表达的价值观。也许这样的思考之后,我们会更加坚定自己的观点,或者完善自己的观点,甚至抛弃自己的观点。坚定是因为看到逻辑合理,完善是因为找到思维的死角与盲区,抛弃则意味着我们的思考掉入了陷阱,及时调整才是上上之策。
现在看来,朋友圈存在的意义除了刷存在感与用于营销之外,实在对于个人成长没有太多的益处:
1、知识不系统,逻辑存在误区;
2、在人人都可以发声的信息时代,我们需要明辨是非的伪真理太多;
3、因了个人喜好的设置,势必有一些我们不喜欢,也不喜欢我们的人被设置为圈外人士。
所以,朋友圈让我们活成了“自己的太阳”,殊不知,我们仅仅是宇宙里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