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隋朝科举考试,应试教育应运而生,明朝八股文让人叹为观止。及至现今,全民普及义务教育,人民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国家也发现了一些政策执行偏差,功利性学习占比日益增大。这里不是说功利性学习不好,功利性学习能够解决人类对于美好生活向往之情,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程度上的融合。可是功利性学习引发的内卷化越发严重了,无节制,无规律地上下延伸。国家层面调研小学生学业压力,家长竟向为子女报学科培训班,积极呼吁学校家长社会,响应在这样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双减”政策。
功利性学习是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的,根据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选择的集中性、针对性的进行学习相应的知识,一般用于快速有效解决当下的或者最临近的问题,过后一般不再学习。比如高中学习高考,教师资格证备考者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有这么几个特点:集中性、针对性、临时性、有效性。凡事过犹不及,功利性学习的确有他积极有效的一面,如果凌节而施,毫无科学规律性的实施,刚发芽的小苗容易枯萎早衰。我班级里有个同学于楷航白天上课经常瞌睡,严重睡眠不足,我先是反思我的课堂是不是有问题,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不够,在做出调整以后,他仍旧如此。在这样的情况发生3次以后,我忍不住了,与他的妈妈沟通交流才知道,她觉得于楷航学习成绩不好,让他一晚上做3套试题。作为一个2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校一天的课程已经比较匹配8岁孩子的大脑运行内存了。1晚上再加餐3套试题,超负荷运转,已经严重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更何况他的需求也不支持他仍旧一直这么配合他妈妈和老师的功利性学习。
党和国家领导人真真切切的关心人民群众,我国在2020年已经全面消灭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吃的饱,穿得暖,行有车,居有房。根据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仅仅功利性学习谋的一份吃饱饭的差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他们想要更高水平的生活,学习就得有非功利性成分。那么什么是非功利性学习,这个概念是和功利性学习相对而言的。非功利性学习,不是为了生活需求,或是解决某个确切的问题,为了消遣,或是受兴趣的诱引,并无明确的目的。
“双减”政策不是仅仅为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减轻参加培训班的负担这一个层面,更是为了学生学会真正的学习,喜欢学习,终身学习;学会真正的生活,热爱生活,发出温暖人生之光。能够有热情地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才是一种能力,但是能够有热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一直功利性学习,妄图一步登天,不否认兴许会有成功的那么一天,那么然后呢?和学生的“种子生长记”是非功利性学习的一小步,不考试,不评比,纯欣赏,课间一起聊聊,携手一起生活。
2022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