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老了
很久以前,走在街上,就想过自己老了之后的样子。我要有一个小院子最好,像我妈妈那样的,可以种各种果蔬和鲜花,她极具有创新能力和敢于尝试的精神,什么样的蔬菜都敢种,也时常让我惊讶,很多大家都只是买来才能吃的蔬菜,她竟然试验成功了。
她也经常种一些花卉,我家门前的那片菜园子一到夏天就像是普罗旺斯似的,红的黄的紫的白的,那是她的骄傲,也是她的孤寂。但我看到她与人交流花卉培养心得时候脸上荡漾着的骄傲,我们夸她菜种的好烧的好吃她脸上洋溢着的幸福。
如果没有这样的菜园子,那么阳台也是好的。种一些绿植还有多肉,冬天阳光洒满阳台的时候,我就端个小板凳,还要有一张圆桌,泡壶茶,看看书,那时候,眼神应该不太好了,时不时地要扶一下老花镜,画画也是好的,写毛笔字也可以。
我不要给儿子女儿看孩子,我经不住小孩子的折腾和不谙世事。当然我喜欢他们的天真烂漫,也希望他们永远能够这样不谙世事,但是又怎么可能呢?我喜欢他们带来的热闹劲儿,但我不大喜欢哄孩子时候的不厌其烦。
能够在吃完晚饭之后和老伴儿去楼下走走,春天的时候去感受春风侵染大地,看樱花纷飞,夏天的时候在河边纳凉,秋天啊,互相提醒多穿衣物,冬天就窝在阳台上晒太阳。如果有天,彼此要分离,也都希望是平和的,晚去的那一个,能够把接下来的路走的充实。
爱情像一段音乐,找一把好的乐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是一个会拉琴的人。
我正年轻着
每天活在增发剂、脱发、油腻中年、保温杯、枸杞的日常调侃里,缓解着种种工作、生活上的压力,自嘲和互相讽刺为一潭死水带去些许乐趣,可之后呢,空虚是一个黑洞。
厌倦极了这样每天APP的推送和满报纸的消息,经常一连好多天都是这样无意义的报道,正是这样不断反复的消息促进人们的焦虑感,却在不断提醒我们焦虑感的存在。
20余岁的年纪,本应正脸相向这个世界,为了壮志凌云满腹豪情的理想而说大话、吹牛逼、并且孜孜不倦。
想起民国时候一些有才情的作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租房子,住公寓,因为战火的迁徙而不断地奔走,忍受清苦、孤独与流亡,却从来没有埋没过他们的才华,也从未放弃过创作与理想,也不影响两个人感情的稳定和结婚生子。大家因为文章相识,因为才华相守,在贫困的日子里过着最富足的生活。
从未担心老之将至,也从未担心死亡之期,一生绵长。
想到谁说过:“但愿以后的年轻人是为了理想而奋斗!”
最平凡的日子,成了最真实的渴望。毕业后选择一家单位上班,工资尚可,保障尚可,一切看起来美满完美,在合适的年纪时娶一位同样稳定的姑娘做他的妻,一两年后生一个可爱的孩子,四五年后伴随着一个堆砌的肚腩,一家三口在黄昏时烧起晚餐。
波澜不惊,也平步青云。
怎么样选择,都是人生。只愿以后暮年之时,回忆里不曾出现“要是当年怎么样就好了”这样的字眼。
既然没有温柔
一生也不长,转眼间走完了三分之一,偶尔回头想以前的人和事。一想到那些事已经落花流水了,那些人正在马不停蹄的追赶太阳,就再也不敢停下脚步。
于是乎:
想喝碳酸饮料
你就喝
衣服第一眼觉得喜欢嫌贵才犹豫
你就买
对方触底线你忍不了
无论朋友还是恋人
分
想吃火锅想看演唱会想去旅行
去
觉得身材不完美
运动
贫穷
努力赚钱
爽快点还少了百转千回的纠结
身体跟着你也没享啥大富大贵
既然没有温柔
就该留住这点英勇
不要怕老之将至
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