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与形而下



形而上与形而下

《易》之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所谓“道”者,即事物的内在本性:包括事物的基本规律,内在变化结构和运行模式,即运动变化趋势和发展进化的方向。所以在事之始,物之初,即事物的初始和萌芽阶段,道无形而有应,其动也,微妙而不易察觉,如青萍之末,规律和模式在默默的发挥作用,但是还没有固定可见的外部形态和明确的运动变化方向与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及其显也,则如物之将来,影响已现,一旦我们感觉到事物的具体形态的时候,即其已成“器”也。所谓“器”者,也就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包括其外在特化结构、功能和形态。“器”已经基本形成可以明确辨别和区分的时候,其具有固定可识别的基础结构,功能作用和外部形态,以及较为明确的运动变化方趋势和发展进化方向。而此时,以其外在表现就可以进行显形之定名,然后再回到其内在本性进行形名的对应,那么我们就可以清清楚楚的知道:正是事物之“道”规矩并刻画了事物之“器”,事物之“器”验证和体现了事物之“道”。这样,我们通过连续不断的学习以体道、悟道就可以理解和掌握道,即知道的过程,然后循道就可以通达事之终始,物之本末,即对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可以进行有限度的预测和验证,即执一而知万的过程。正静是使自身清静无为而可以感知天下的方法,如果一个人达到了由静入定的状态,其可以平心静气,意定神凝,于是气流感觉一切信息之动皆如空山风吼,温度压力细微之差如卧冰探汤,静心及其至,心如止水,神似空冥,万事万物恰可以自来自去,我只如镜形万物,影壁千秋,万事万物过而不留,时空于我如须臾转瞬尔,事物于我如白云苍狗尔,道理之动静进退、起承转合历历在目也。而人之所以要循道,是因为这是人类模仿天地之道,“开物成务”之最简单易行,而且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目前已知唯一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人类不足够强大,不足够优秀,不具备足够的独当一面的能力状态下最可行、最妥善的方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面子。 在这里,我想跟各位谈一下里子。 阳明先生说: 培德犹如种树焉。播下恻隐、羞恶、辞让、...
    吕洪偉阅读 5,033评论 0 0
  • 每个人心中都拥有一座小岛! 一切都是那么简洁! 仙人掌强大的生命力!
    可乐米s阅读 1,605评论 0 0
  • 1、拍摄费用的问题 客户需要了解实际应该支付的费用是多少?支付方式如何?需不需要付定金? 这个问题应该是所有问题的...
    LikeAKid阅读 5,714评论 0 8
  • 有为有不为 一位青年非常刻苦可事业上却收效甚微,为此他很苦恼。有一天他找到昆虫学家法布尔说他不知疲倦...
    何皓升阅读 3,150评论 0 0
  • 四处漂流静静游走 走过了几个春秋 不经意回首 熟悉的是家的巷口 拥挤的城市没有尽头 流浪是一种追求 默默的走 霓虹...
    夜已空阅读 1,079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