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惯
小到不可思议的目标,长期持久
每天做一个俯卧撑,写200个字,一天一个字卡
重复重复重复 ,一日复一日的重复
从微习惯到大目标
Smart Goal
有挑战,可达成 ,以前总是把目标重心放在有挑战上,如果没有挑战做来何用……
目标太大不敢启动,目标太小不屑起动,夹在中间就裹足不前……
所以开动,动起来,有核心价值引领,之后有方法,重复,滴水穿石,达成目标,这个微习惯大目标,把我的阴影给照亮了。
尤其有老歌的计划,记录,可视化,深度的榜样示范
简直就是一灯塔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然后去做就好
对话老歌:
这个《微习惯》挺不错,
实践证明,这是可行的。
人生只有两个难题:
1、对于混沌状态,做出好决策;
2、对于已知的有效例行,养成好习惯。
有效决策能够产生好行动的机会,
好行动确实带来好结果的,应该转为例行。
好的例行变成好习惯,长期持续,
细微累积滚动会产生复利效应。
这谁都知道,
但好的例行转为习惯,却非常难。
“微习惯”是个好办法。
有助解决“开头难”、“持续难”,
这两个基本问题。
关键是立即着手,行动起来
选定,或者继续锁定,一个/多个微习惯。
马上行动
我目前的1.0组合,是:
听书+拉筋+笔记+打坐。
听书+拉筋,20-30分钟。
笔记,30分钟-一小时。
打坐,每次30分钟以内。
这是一天里面的固定习惯(尽量)。
关键是长期持续。
有个神话叫“复利”。
经常被用来忽悠理财和传销的事情。
但实际上如果任何一个微小的建设性能够长期持续的话,的确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非现在可以设想和预见,做到了才知道)
所以说,想也没用,做就是了。
一直做下去,看看究竟会是个什么鬼
螺旋递进状态,挺好啊
关键是能够启动得了
《微习惯》有了,可以整编一个行动主义的自我管理序列了
听书跟打坐还是两回事。
听书时最好20多分钟都保持专注,这样才好接收,并做笔记。
打坐则允许过程中犯迷糊,而且迷糊一阵算一阵,身体好调动自己的机制来进行身心自理。这个过程中,不知不闻是需要的。如果旁边还有听书或者别的什么就不好了。
《微习惯》有了,可以整编一个行动主义的自我管理序列了
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2、 《从行动开始》
3、 《坚持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4、 《意志力》
5、 《最小阻力之路》
6、 《知道做到》
7、 《微习惯》
8、 《刻意练习》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排在第一,
是因为它把两大专题端了出来:
决策、例行。
这样,有效的例行中,应该挑选出来养成习惯,这就进入了养习惯序列。
至于决策,那是另一个领域,再做矩阵展开。
由此,“行为[表情]习惯”这个序列也就自成一体了,并且跟更为整合的管理体系拥有了接口。
并不是所有行动都要变成习惯,
也不是所有事情都要去行动的。
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是需要决策的。
决策来源于认知、选择、规划、突发······等。
《刻意练习》建底。
真正好的习惯养成后,是需要不断升级的。
《微习惯》是欺骗大脑的方法,让行动尽量绕过启动障碍。
但真正有效的行动,则是要不断离开舒适区的。
离开舒适区,进入挑战区,但避免陷入恐惧区,这个,又需要有效的选择和决策了。
这样一个回环就构成了。
所以,虽然是行动主义的,但行动主义不等于不动大脑、不运用理性。
这是避免出现“健身狂”那类毛病
目标设大了,面前是斜坡,遭遇的是阻力
目标小到不可思议,面前是“下坡”,面对的是“动力”
真正启动了,八项注意中,告诉我们,要尽量实现“超额完成”,而不是停留在“舒适区”。
在克服了启动障碍,获得启动的“动能”后,就要尝试建立挑战项,离开舒适区。
这个部分,在《刻意练习》中说得很完整。
获得启动后,稍微进展一点,就开始持续产生动能,这时候身心都具有了挑战的兴趣,要及时用于上一个小小的台阶。
但不要过分,要保持对长期斜度追求的警醒,不要试图一蹴而就。
然后,测试自己的耐受力,在每次耐受力极限的边缘部分,形成微挑战和微成效,然后给自己一个肯定,一个“代奖励”。
在进度条上填上一格,就是一个微小的“代奖励”,其实作用挺大的。
所以,计划和记录,何等重要!
尤其是可视化的记录看板。
大脑是个村委会。
是个乡镇工厂。
有许多文盲、地痞、恶霸参与工作,需要有效地走群众路线,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实现身心一体,知行合一。
只靠受过点教育的乡绅是维持不了局面的。
始终守住《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不会偏离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