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从来不会如一潭死水,总会在一个波折之后再起波折,如此往复,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什么都会改变,贫穷、富有、痛苦或者欢乐,都不会长久停留。
李大姐的大女儿结婚后生了个女儿,经常携家带口过来,女婿是个厚道人,对丈母娘结婚那天为难的事不计前嫌,没有放在心上。
女婿在亲友的帮助下开了个药店,生意还说得过去,养家糊口没有问题,比在外面打工强。李大姐也算放了心。
二女儿和儿子也都找了份打工的活,二女儿在饭馆,儿子卖手机。眼看着儿女们都工作了,这老高也可以松口气了。
话说李大姐家的二闺女,在老家上完初中就不上了,跟着妈妈爸爸来到包头。现在外面打工,在饭馆打工当服务员。
作为家里的老二,脑筋灵活,胆子大,她看见大姐结婚李大姐的态度,尤其是结婚时为难姐夫,觉得做的不合适。就暗自打主意:有一天我找对象,才不会让老妈管,我自己文化程度也不高,找个自己喜欢的就行,没有必要那么看重家庭的贫富。到时候找来往家里一领,老妈也没办法。
这个饭馆有个厨师,是从甘肃农村出来的,人很机灵,身材瘦削,对她很照顾,让第一次出来工作的她感到很温暖。时间长了,两个人便有了感情。
经过大姐的教训,她知道老妈可能不会同意,因为这个小伙子家也是农村的,担心妈妈不同意他们交往。
二闺女是个有主意的人,当今这个时代,只要有一技之长,就不愁没有饭吃,人勤勤恳恳,终究会有出路的。她决定先斩后奏,先和这小伙交往起来再说。
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便和小伙子回家见了小伙的母亲。小伙的父亲在他17岁时就去世了,他18岁来包头学了厨师这门手艺,各处打工。小伙子的母亲知道自己家境一般,有人愿意找自家儿子,她巴不得呢。
李大姐给女儿打电话,得知姑娘去了小伙子家里,顿时担心起来。
“这丫头刚上两天班就心野了,还跟人家回老家了,那甘肃是个穷地方,也不怕人家把她卖了!”李大姐恨不得自己像上一双翅膀飞过去,可她自己在包头还找不着北,去个远点的地方就迷路,别说去甘肃了。
“孩子多有什么用?摁下去个葫芦浮起个瓢。没个让我省心的。”即便这么说,还是问清楚二闺女的地点,派她的外甥——二闺女的表哥去接她回来。
老高嘱咐李大姐:“闺女回来你别数落她,女大不中留,说急了哪天又跑了,去哪里找去?”
“那就让她自己找个讨吃要饭的回来你也答应?”
“闺女的事儿就让她自己看吧。她也不傻,自己选的以后过得好过的坏,就是讨吃要饭也没得埋怨,你管的多了,反倒让人烦。”
李大姐想想也有道理,二女儿接回来之后,他们也没多说什么,只是问了一下家里的情况,找机会让小伙子来家里见个面。
二闺女一听高兴了,自己的阴谋得逞,老妈老爸不敢太为难了,连忙通知男朋友第二天过来,多买点东西,吃了顿饭。李大姐夫妻俩见了小伙子,机灵,还算懂事,便没有反对。
晚上,老高和李大姐商量起二闺女的婚事。他出生于农村,还是重男轻女的老观念,家里以儿子为主,给儿子买房结婚才是大事。二闺女是个女孩子,结婚的嫁妆多点少点都好说,可是儿子娶媳妇,少一分钱,人家不答应。看二闺女这坚定劲,反对也没有用。不去让他们早点把婚结了,也省得夜长梦多。
所以,二女儿和女婿顺利结了婚,女婿虽然是个厨师,但是心有不甘,不愿意在炉灶边烟熏火烤的干一辈子,挣那几千块钱,硬是要到煤矿去当矿工,说那儿挣得多。
“这矿上挣得多,危险还大呢,这电视上经常盐哪个煤矿出事了,把人压死了,不定哪天塌了,砸死人怎么办?”李大姐又不淡定了,每天跟二闺女打电话。
二闺女说得也头头是道:“我们现在没有自己的房子,我又不上班,他挣钱少,怎么生活?我也跟他说了,那地方危险,他一定要去,再说他舅舅和他一起去的,可以相互照应一下。你就别担心了。”
李大姐说:“这下知道找个有房的好处了吧?当初说你还不愿意听,自己做主,有你的苦头吃!”
“妈你有完没完,我选的,我愿意,就是要饭我也不后悔,你就不要管了。”二闺女不耐烦地挂断电话。
李大姐叹了口气,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人家小俩口有主意,随他们去吧,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不久,二闺女怀孕了,女婿不在家,便经常回娘家住,每天和她去早市买菜,回来饭也不做,碗也不洗。
李大姐看不下去,便唠叨开了:“人家闺女结了婚,给老妈买这买那,回妈家啥都抢着干,你这可倒好,每天吃了往那一躺就是玩手机,也不说帮我干点活。”
二闺女朝她笑笑说:“有其母必有其女嘛,你又不像我爸每天上班,再说我现在这情况,你就多理解,等以后我多帮你干活,天天给你做饭擦玻璃。”
李大姐一边摘韭菜,一边撇撇嘴说:“说得好听,你不怀孕也不知道帮我干点活。以后有了孩子,更指不上你。以前没结婚我养着你,这结了婚以后还回来吃喝不干活,你就是会说,可不如你姐,还知道给我买件衣服买双鞋,,你姐夫来了还干干活,你啥都指不上。”
“那我姐结婚你还不同意,现在又说人家好,忘了当初咋为难人家了?”
李大姐不说话了,这老二从小就比老大奸猾,好吃懒做还话多。不管怎么说,两个女儿都结婚了,能自食其力,日子也还过得去,她也就知足了。
对于她和老高这样的人来说,现在的生活,比起在老家的时候不知好多少倍呢。往前看,路也越走越宽,生活还是有盼头的。想到这里,她也有了些许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