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棒棒
写于:20240224
正文
今天是元宵节,不知道为什么,本来是应该张灯结彩的日子,但是我的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一句红楼梦中的经典诗句,“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句旧诗是神仙化成的乞丐和叫花子对甄士隐说的,当时两个神仙要度英莲过去,结果甄老先生舍不得,最后心痛的是英莲,最后变成了香菱,本来是大家闺秀,却成了薛蟠的填房,受尽夏金桂的折磨,最后死于难产。如果曹雪琴能给英莲好一点的结局该多好啊。
还是继续来写我自己的故事吧,感叹了书中的人物,自己的命运是否也能经得起推敲呢?我认为不见得,昨天看了一个贾樟柯的采访,他从北京回到了汾阳,貌似是想过慢节奏的生活,我也何尝不是呢,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家乡的归途,只不过有的人能回去,有的人再也回不去了。
就在刚才我还拿起了那本厚重的 “算法导论”,这本书网上很多人当圣(和谐)经一样推荐给新手,但是我认为这本书就是 “新华字典” 甚至有些算法的描述并不特别好,也不怎么适合新手,新手看带图带文的加上动画效果,可能理解更加深刻。我拿出这本书是想看看自己的技术还留有多少,我随便翻了几页,发现都忘光了,可见我近期可能又要花些功夫把这些东西都拾起来了。
上一篇写到了我的大学时代,我的大学时代是从 2008 年的夏天开始,那是一个热闹的夏天,因为奥运会毕竟赶上了毕业季,我们乡下学生的毕业季,不怎么精彩,最浩大的活动,莫过于 “撕书” 了,高考结束的那天,瓢泼大雨,很多同学淌着水回到了宿舍,然后把所有的书撕得粉碎,好像这是见证自己生命中最后一刻的光荣一样,我不知不觉间为书感到委屈,虽然我也不是个好学生。
不过我想的是,书又有什么错呢,知识又有什么错呢?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穷尽一生才能将人类文明推进一小步,而这些东西的荟萃最终进入了我们的课本中,而学生们,将用撕碎书本来向这些伟大的人发出最后的祭奠。
撕书狂欢过后,大家都纷纷离开了宿舍,我也不例外,不过我家就住在县里,所以离我所在得县中是很近的,大家在离开学校的时候手中都拿到了一本上面写满学校名字和编号的大厚书,因为之后的高考志愿填报需要用到这本大厚书,而学校也仅仅是简单介绍了这本大厚书的用法,可怜的是,班级里成绩最好的学生的最大目标与梦想就是 “省内二本” 了,一来是分数线比较低,其次就是省内学费便宜,所以乡下人首选的专业大多数是师范类的。
我记得那个年代 “唐山师范”, “沧州师范”, 好一点的还有省内的双非一本 “河北师范” 都是同学们的热门选择,说到专业,大多数人是什么都不懂的,你如何指望身为农民的父母替你搞明白 “工学学士” 和 “理学学士” 的区别呢?而去北京上大学,或者说出省上大学又是想都不赶想的,就那几百元生活费,在北京怕是不够花的吧。
所以好像大家都懵懵懂懂的感觉,我自然也不例外,在经过煎熬的等分的那几天过去之后,我上网查了分,发现是 400 多分,按以往来说,不够本科线,我想的很微观,很渺小,就是能上啥就上啥,不强求,上不了我就打算去本地的网吧里当网管,反正招聘兼职的有很多,随便先混一下就行了。
我记得父亲当时很着急,显然是比我着急多了, 他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石家庄有单招的学校,那个年代正好是单招试点开始,不像现在,省内的 “职业技术学院” 都开始单招了,因为根本没人上了,混学历也是不够的,因为混学历,省内二本才是首选,才实惠,三本钱太多,专科学历没啥用,所以学校的学生,都在拼命考二本,我认为从地域上来说,可以调研一下这件事,田野调查一下,然后写一本 “报告文学”。
但是谁在乎这些事情呢?没人在乎,只有自己和家长在乎,有时候我们不认为这些教育制度,必须服从的制度是环境的问题,我们大多时候都认为这是自己的问题,因为自己不努力,所以考不上,不过很少人真正的拥有反思能力,你活的这么痛苦,是否都是你的原因呢?如果你生在北京是否还会如此艰难呢?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出生在北京呢?自己想去吧,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父亲知道了石家庄有试点的专科院校单招计划,所以还特地带我去了石家庄,我们去了一个大楼里报名,我已经记不得是什么大楼了,貌似是个什么单位,还是个什么 “局”,我记不得了,我记得那次是因为姐姐要读研,所以父亲找了辆车去姐姐的学校接姐姐回家,顺便搬运行李,然后再顺便然我去石家庄参加单招。我的姐姐是比我大了十多岁的,成绩比我好那么一点,上了省内一本,后来赶上了当年的时代洪流与硕博红利,在扩招刚刚开始,乡下的硕博还不多的年代里,顺利的搞到了硕博,然后以双非本科出身的基础找到了一个科研单位的工作,不得不说,是否冥冥中有什么在帮助她呢?
怎么好事都让她赶上了呢?父亲还带她去旅游,去哪哪哪玩,而我都没去过,到现在在家里照顾父亲的还是我,我不是觉得不公平,而是觉得相当不公平,出去旅游这个事又不是高考,我怎么就不能去呢?有些郁闷,不过这都是后话了,不过想起来就觉得不是滋味。
现在乡下的高中招聘老师,全部要求博士学位了已经,但是内卷程度还没到必须是 “重点博士”,貌似招聘说明上没说必须要是重本出身的博士。
其实博士这个神奇种族,也可以去调查一下,写一部调查报告,是很有意思的,其实双非博士很多,并且因为出身,他们没啥机会,一点资源也拿不到,其次就是硕博批量流水线生产之后,导致的学历贬值问题,也值得研究,毕竟美国人花了 300 年学历才贬值,我们只需要几十年就达到了学历贬值,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跟家里人说这个问题,他们都说我是傻子,因为 “跟我没有任何关系”,等下次父亲住院的时候,需要我帮忙了,我会问他一句 “为什么没带我去旅游呢?”
看来还是我比较坏,人心不古,人心难平,自己做的妖,就得自己灭掉才行。祝大家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