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型语言和编译型语言的区别:
计算机是不能够识别高级语言的,所以当运行一个高级语言程序时,就需要一个“翻译机”来从事把高级语言转变成计算机能读懂的机器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分成两类,第一种是编译,第二种是解释。
(1)编译型语言:在程序执行之前,先会通过编译器对程序执行一个编译的过程,把程序转变成机器语言。运行时就不需要翻译,而直接执行就可以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C语言。
(2)解释型语言:没有编译的过程,而是在程序运行时,通过解释器对程序逐行解释,然后直接运行,最典型的例子是Ruby。
(3)编译型语言与解释型语言的优缺点:编译型语言在程序运行之前就已经对程序做出了“翻译”,所以在运行时就少掉了“翻译”的过程,所以效率比较高。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
(4)先编译后解释的语言:Java首先是通过编译器编译成字节码文件,然后在运行时通过解释器给解释成机器文件。Java等基于虚拟机的语言的存在,我们又不能把语言纯粹地分成解释型和编译型这两种。Python也是一门基于虚拟机的语言。当我们在命令行中输入python hello.py时,其实是激活了Python的“解释器”,告诉“解释器”:你要开始工作了。可是在“解释”之前,其实执行的第一项工作和Java一样,是编译。
2、Python的运行过程
(1)关于PyCodeObject和pyc文件:在硬盘上看到的pyc文件,其实PyCodeObject才是Python编译器真正编译成的结果。当python程序运行时,编译的结果是保存在位于内存中的PyCodeObject中,当Python程序运行结束时,Python解释器则将PyCodeObject写回到pyc文件中。当python程序第二次运行时,首先程序会在硬盘中寻找pyc文件,如果找到,则直接载入,否则就重复上面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说pyc文件其实是PyCodeObject的一种持久化保存方式。
(2)原来python程序中,是把原始程序代码放在.py文件里,而python会在执行.py文件的时候,将.py程序编译成中间件(byte-compiled)文件,这样可以加快下次执行文件的速度。所以我们在执行python文件的时候,会首先查看是否具有.pyc文件,如果有的话,而且.pyc修改时间和.pyc的修改时间一样就会读取.pyc文件,否则,python就很会读取原来的.py文件。
(3)并不是所有文件都会生成.pyc文件,只有在import响应的.py文件的时候,才会生成响应的.pyc文件。
3、python ,py_compile模块的用法。(将py文件转换成为pyc文件)
会在需要转译的文件目录下生成一个.pyc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