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琦诗作品,美籍华人。我以为这本书会是什么励志之类的,读完之后虽说没有找到那种蠢蠢欲动,为之一战的快感,却也不失望,因为它让我明白一件事情,一件不是妥协就能解决的事情。
詹姆斯·李从小随父母来到美国发展,本以为要配戴主角光环,现实是父母做着学校最卑微的工作,自己虚荣心让他不敢在学校内与父母对话,更不要他父母在学校门口接他一起回家。身体弱小的他备受同学的歧视和讥讽,他发现自己除了学习做的比较好之外,其他的只是无从是处。他希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他只能改变自己的学习成绩,并不能改变当局对有色皮肤人种的歧视问题。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本以为他自己可以凭借这个保有一个留校任教的资格,却不曾想被上司告知有更合适的人选,领导的话对他20多年的留洋生活犹如一拳重击:Mr Lee虽说你的成绩最高,试用期间表现也很好,但我们还是找到了比你更合适的人选,因为他比你更适合这个岗位。这让詹姆斯·李更加渴望融入到这个他为之努力奋斗的民族,自己内心愈加自卑。
任教期间的詹姆斯·李结识了自己的学生玛丽琳,也就是自己的妻子,玛丽琳梦想自己可以当一名医生,但她的母亲却希望她可以像她一样做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太太。由于玛丽琳厌倦了母亲那一套生活理念,叛逆般的寻求一种挣脱,渴望一种另外的生活。在学校与Mr Lee结识并发展为恋人关系,为了生育不得不缀学做起了全职太太。由于母亲传统思想牢固,希望自己的女儿与自己一样肤色的人结婚,并不赞同他们的婚事,至此母女关系决裂,詹姆斯一家过的正如玛丽琳母亲说的那样,生活的很艰难。玛丽琳直到母亲去世也没有见过母亲一面,母亲去世也没有告诉她,只是警察给她打电话,让她回去处理一下房子等相关事宜。
作为大儿子的内斯,他勇敢善良,也很聪明。但自己的真正诉求常常难以从父母那里得来,由于父母将爱过多的给了女儿莉迪亚,因为她长着蓝色的眼睛,是最像妈妈的人。因此她被负担着全家人的希望,詹姆斯夫妇更是对她百般怜爱,这让内斯很是嫉妒。不管内斯做的如何出色也抵不过莉迪亚的一个来自朋友的邀请,他们一家太需要朋友了,詹姆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寄托给孩子,这无形中给莉迪亚很大的压力。但她知道自己过得也并不开心,她并没有父母期待的那样出色,也只不过是父母没有完成意愿的替代品,父母希望在他们的女儿身上看到自己没有取得的成就。
莉迪亚想过反叛,于是在内斯上大学走之前与同班的混混男生抽烟,坐在他的车里闲逛,在她现身失败之后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哥哥内斯身上,之前内斯在还可以分担她的苦恼,如今内斯急于离开自己的有些病态的家里,答应莉迪亚给她打电话却没有打。失去最后一个倾述对象,犹如内心没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让她在院子前面曾一家人一起嬉戏的湖水里沉睡。
汉娜作为家里最小的一个却也是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她默默的在安静的角落里看着家里发生的一切,她很爱她的父母。当她的妈妈误将她当成莉迪亚亲吻她时她会很高兴,她是这个家里最安静的人,不争不抢。
故事以莉迪亚的自杀展开,揭露了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的严重,虽说有着客观的原因,但也有自身不足的一面。詹姆斯家唯一性格独立的并且在这个社会做的最好的就是内斯,他虽说没有莉迪亚那样长得像一个他们认为应该有的样子,但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强的性格在同学之间有了很多朋友,而不是像他父母那样期待一张皮来解决家庭与这个社会的矛盾,而不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如果莉迪亚不是为了讨好父母承受了太多本不属于自己的压力,她就不会走向那样的路,她的命运是不幸的,自己倒没有错,只是自己应该像内斯一样反抗的。好在由于莉迪亚的离世,让詹姆斯夫妇看清了问题,原因在于他们自己对待社会的妥协态度,之前认为结合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多年的磨难让他们热烈渴望拥有一个与别人一样的眼神和待遇,渐渐的演变成了与自己母亲一样的观点,并肯定了这种现象,且不在自身去努力改变它。现在莉迪亚走了,他们原有的想法和希望实施不了了,不得不重新面对,这时他们发展家也没有那么糟,母亲亲了汉娜,发现了这个时常被忽视的小家伙,詹姆斯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不在跟自己的助教鬼混,找存在感。
社会会有很多问题,来时我们就知道,只是那时我们斗志昂扬。后来时间长了我们斗志减弱了,对待问题的态度也不强硬了,这都不奇怪,但不管问题有多复杂,有多难啃,自己不能倒下,相信自己的觉悟,为之奋斗到底,终会见到自己内心所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