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介绍了不同国家对待学习的不同重视点和方法。亚洲整体还是有类似之处的,西方也有西方的共性。
韩国和中国普通大学生的父母态度无差,上学为找好工作娶个好媳妇然后生了孩子之后继续下个轮回。不过中学题就能难倒哈佛学生,这点中国也有共性。中国就很熟悉了,高考那场景浩浩荡荡的好比印度火车,高考大省的刻苦劲是有目共睹的,衡水的监狱一般的军事化管理等。不过在中国清华啊北大啊尖子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态度,与普通大学生不同。对于日本印象深刻在于第一辅导班费用贼贵,第二日本的社团文化重,同时人们过于追求共性,日本就特别不想弄得自己在人群中显眼。亚洲貌似都多少有些同样的感觉,不过日本较重。印度的话印象深得同样有两点,第一是印度IIT难度大于麻省理工,40万报考IIT考生最后录不到5k个,比蜀道还难,但同样的只要进了IIT命运就能就此扭转。全世界的高科地方都有IIT毕业生,占比还很高。第二印象深刻的是印度宗教里面神有3.3亿个,按人口比例算的话几个普通人里面就有个神,同时印度又非常重视记忆能力,所以其实也不太清楚到底有没有能把这所有的神都背下来。
法国重视哲学。英国导师一对一辅导学生,所以成绩非常好,而且对于那些尖子生来讲可能唯一有挑战的就是导师对于他们的项目评价了。美国是比较开放态的,圆桌教育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发言
着重点在于犹太人。犹太人实在是太厉害了,对于犹太人来讲不见得重视高考,但他们重视学习的土壤,重视终身学习。而这恰恰使得他们最强大的地方,诺贝尔奖有很多是犹太人,美国顶尖高校也有很多人是犹太人,最绝的是华尔街投资银行几乎是犹太人掌控的,也就是美国人都是借犹太人的钱来花。这跟韩国的以学习为手段形成很鲜明的对比。犹太人擅长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而非强制,也不一定要你考上名牌大学,但就是重视教育和学习本身。一个事就能显示犹太人的厉害,非洲学习的比较少,但重视学习的国家里,都有犹太人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