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好几年前,自己就想去骑一骑在二郎山上的老川藏路,去实地看看歌曲《歌唱二郎山》里面所唱到的那些古树巨石和风吹雪飘,去体验下当初修筑这条天路的千难万险和万丈豪情。每次骑车,从新沟上来,都会看到有车沿着对面山坡上的老川藏路,慢慢地在前进着;过了隧道后,在即将开始的三十多公里的下坡 处,也会遇到从身后的老川藏路下来的汽车。于是,心里面对这段传唱了六十多年的著名路段的向往,就从来没有消失和淡去过。
自从二郎山隧道在十多年前通车后,从龙胆溪桥开始,经过海拔2980米的二郎山垭口,再绕下来的老川藏路,就逐渐没通行了,虽然后来听说“这是战备公路, 一直都通车的”,但是实际情况如何,究竟还通不通,单车还能不能骑上去,自己的确不敢确定。今年“五一”前,我曾经电话咨询过天全和泸定的几个公路部门, 也咨询过新沟当地的“柯大侠”,有的言辞凿凿,说在通车,并且每年都在维护;有的说不太确定,山的一边通,另一边不通;有的不敢确定,“好像看见有人上去 过”……。综合下来,也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消息。但是,心里又想:无论如何,都该去一次了,要是再不去看看,恐怕以后就真的没好的机会去了。
于是,约上了几个好友,开上两个汽车,带上六辆单车,八人(川川、月明、老汪、木木、吴嫂、老徐、路萍、我),就在“五一”前出发了。当然,为了安全,我们也做好了在山上遇到断路就返回的考虑,不会去刻意完成骑行。
D1:乐山-雅安-石棉-挖角 开车,无骑行。
午时正,聚长药,装好单车,至苏稽,汇合路萍,每车四人,自符溪上高速。一路兴致高昂,至雅安而下错高速出口,乃穿城而过,复自“茶马古道”雕塑处上“雅 西”高速。车内四人聊性仍高。石棉前,有“限高2.5米”前后两横杆,木木轿车无碍而过,而吾之SUV车顶单车不慎擦前一杆,索性无碍,为安全,乃卸下单 车,过后杆后重装。
出石棉,沿大渡河旁之省道211溯上,因多有水库,路与四年前异也,桥洞甚多。至挖角蔵乡大岗山隧道下,遇大堵车,已酉时,度量之下,通车无望,遂急入乡,寻得国电系统一住宿点,又巧遇老乡,乃以内部价入住。
夜,麻将之际,偶有对面路上之汽车喇叭声传入。
D2:挖角-冷碛-老路分路口,开车;老路分路口-垭口-垭口过去约12公里-垭口-老路分路口,骑车约36公里,其中泸定段上坡14.5公里(行者数据);老路分路口-冷碛-得妥,开车。
早出,抵大岗山隧道前,单向通行,原为昨一货车坏于隧道内,众多小车乱插至堵,中多川A车,后交警无奈,扣多辆川A之驾照。约小半时辰,入得妥乡,早饭,有油条,预购不得,乃“强买”二根,众人分尝,又食包子稀饭火锅粉。上路,加油,直奔老川藏路分路口。
约已时正,抵分路口,遂卸车,月明、吴嫂驾吾汽车,余六人单车,自分路口而入老川藏路。
时天阴云聚,空气清润,瞰大渡河谷,逶迤饰黛,放眼望去,青山绵延,隐约远去。众人上路,皆胸开意昂。吾低头视码表,乃十点八分。老路碎石颇多,但路基仍 在,部分油路可见,沥青虽无,仍显平整,偶有颠簸,骑行却无碍。沿路右上,入山坳,不久临隧道口之新路上方,俯视,新路如白练,出洞口后,蜿蜒而来,复沿山陵逶迤而下。新路之中,可见两三骑者,正奋力而上,乃骑行川藏线者也。念及五年前吾之川藏线骑行,顿觉无憾。
续行,路左拐,渐入林区,两旁松木林林,松果颗颗,清秀丛密,而空气更觉清润,月明、吴嫂驾车随后,时取手机、平板拍之,开心异常。又行,至一山脊拐弯 处,老汪早已等候多时,众人随即而歇。松林之隙,可见远方雪山,浮于白云之上,如涛如浪,纵横左右,叹而美之,赞而摄之。
又行,所落之松针铺满路旁,如红褐地毯相迎,更显独美。如此松林,如此道路,骑行其中,无憾者也。临午时,于一废弃房屋前歇息,众人聚坐路中啃干粮。时云雾渐升,除头顶之山外,皆一望无遗,秀气绝美如峨眉,林气沁肤似仙雾。
复上,又入山坳,行约五里,再拐而上。自分路口至此,已不知几拐矣。
渐行,已出群山,望天际之处,雪山涌现,甚于前,遂于路边,停车而摄。俯视仍可见大渡蜿蜒于群山之中,其上青山座座,姿态各异;又其上,则雪山并列,排于 中辰,或明或隐,高低错落,中有两峰,比肩雄峙,异于左右。川问其名,吾思而不得,疑为雅拉,却未敢出口。右一雪峰,状如达坂,挺如屏阆,其上覆雪甚多,巍然壮丽。群山自左而右,皆白雪皑皑,峰峰银立,于青天旷宇之中,唯美第一。
老徐至,主动要求留影,云无憾也。又约五里,得一板房,乃当地人之休闲点也。众人登车而过,月下车闲聊。未及,抵隧道口之上方山峰处,停车查“行者”,此地乃隧道中段之正上方也。歇息之际,众人合影,月、吴嫂、木木又留影多张。望远处雪峰,更觉雄伟,复赏多时。
遇一学车,云垭口不远矣,众皆欣然而上。约五里,可见一白色活动房,乃垭口也,片刻即到。于垭口处歇息,可见右面山坡,有铁塔座座,擎电线根根,如列兵而下;前方雪峰,仍耸立如旧;俯视,青峰皆下,如聚吾脚;左方,一峰独立,青衣而覆,型如南迦。吾等皆席地而坐,独月与吴嫂兴致而跃,留影其中。
垭口风大,一刻之后,临未时正,上车前行,自另一端下山。出垭口,顿与前不同。路烂且窄,杂草渐多,且时遇滚落之石,铺于路中。下望,路如一长蛇,沿脊坳蜿蜒而下,无一处直、无一处平,曲曲折折、来来回回;自脚下而出,叠返至左山,又进出于前山,继而又回旋于右山,后竟消失于脚下之山谷,不见其向!乃悟歌词中所唱之险矣。
小心放车,约八里,遇一五菱,乃当地放牛之人,至此寻牛。得知吾等欲从此下至隧道口,乃急摆手,云前方有大塌方,车人均不得过。遂与川驾吾之汽车,沿路而探;余者停留,俟其消息。
沿路而行,险峻异常,虽路基仍在,奈何多年无维护,草木已侵道路,唯有两车辙而已。加之坠石、滑坡多处,路中多有下落之石块,幸奈当地人偶尔维护,可得通过,但仍处危险之中。及至险处,需川下车,出而探视,以手势引导,方得而过。如此几番,抵大塌方处,见群石塞路,巨石横道,车不得过。出而视之,虽人可抗 单车过,但前路如何,不得而知;恐垮塌之处更多、更甚,遂定折返之心。
上车而返,握定方向,以“L”挡稳健上行。小半时辰后,重于垭口处汇合众人。复以单车放坡,一路颠簸,到也无碍,抵大拐弯处,遇一群上山观日落之当地人,请食烧烤,遂好意一番。其间于电话中得知小衡考上绵阳两所中学,大喜,心中激荡,不能自己。别过好客之当地人,放车至分路口,复装车,两汽车遂下至冷碛晚饭。
饭后上路,出得妥,又遇大堵车,遂急返,寻得一店,以八十一间而宿。晚与月、汪、木麻将。子时,仍有人问店,老板以一百八报价。
D3:得妥-石棉-龙苍沟-雅安-乐山 开车,无骑行。
早起,对面仍可见雪山映红日,如金山。上车出行,遇放单,缓慢向前,其间多有“川A”车插队,遂大怒,告知巡逻交警,其被训斥一番。良久,方得抵石棉。时 辰尚早,遂开至龙苍沟,奈何人车聚多,一“川A”车强行前插,差点与吾车相擦。遂无奈返至一农家午饭,之后摆两桌“二七十”,圈完一圈而归。抵乐,入苏稽 一酒家晚饭,之后于长药处卸车,各自归家。
跋:
虽然这次没能完整骑行二郎山的老川藏路,但这不是我们的原因造成的,况且我们一路上除了饱览了二郎山的美景,还看到了“蜀山之王”-贡嘎,尽管当时我们不知道,可后来我通过照片和网上的资料,确认了我们看到的的确是贡嘎神山!
听说天全县要开发二郎山风景区,希望在规划中,能够重新打通这条著名的公路,毕竟,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无论如何,她都是一条遍布旅游元素的道路。也希望在那个时候,有更多的骑友去领略二郎山的美景和当初修筑天路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