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肚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竟亦如孩子般喜欢打破沙锅(纹)问到底,遇事总想追本溯源、刨根问底。
今天在与朋友聊天时,因关系甚好,彼此分开仅三个来月,朋友便说想念我和先生,心切切如一日三秋。
聊完天,一时心血来潮,我欲探究一下这“一日三秋”里的“三秋”到底指多长时间。
追本溯源,还真长了知识。
当我们表达思念时,会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以前我毫不怀疑地以为这里的“三秋”就是指“三个秋天”,即三年。
其实,这里的“三秋”表达的是三个季度的意思,也就是九个月。
此言并非空穴来风,它有案可稽,出自于流传千古的诗经名篇《诗经·采葛》。
采 葛
《诗经·王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
译文:
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季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注解:
(1)葛: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2)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3)三秋:三个秋季。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4)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子可药用,制成艾绒灸病。
(5)岁:年。
这首《采葛》出自《诗经·国风·王风》,共三章,每章三句,短小精悍,脍炙人口,诗歌的主题是表达思念之情。
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的场景,也表达出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
一日不见心爱的女子,如隔三月、三秋(季)、三岁(年)。
这里层层递进,思念之情越来越浓,越来越强烈。用这些极尽夸张、不合常理之词来形容他对女子的殷切思念,反而更加令人感到真切、动情。
久而久之,后面就变成了咱们常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由此,便诞生了成语“一日三秋”。
哈哈,这一追本溯源,竟然获取了国学知识。
看来,赏奇析疑,就得刨根问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