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读过林清玄先生的一篇文章里写到:“唤醒内心的种子,就是好孩子。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当家长最好的方式是给他信任。在这里我可以分享一个我们家的案例,我掉进去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坑…
案例:睡前三部曲
一个晚上,我和G先生陪着小哥哥和小姐姐一起看《斗罗大陆》,按我们约定好的时间关掉电视,G先生先陪小姐姐简单洗漱,这个时候,小哥哥躺沙发上哼哼唧唧说:“妈妈,我想睡觉…我能不能去睡觉?”我听完就心升评判“这孩子怎么这么懒,又不想刷牙”接下来我只是应付到:“嗯,我知道了!”说完我就去洗漱抱妹妹上楼……我在楼上哄妹妹听到小哥哥大声喊:“爸爸,爸爸,我瞌睡啦!”这个时候G先生说:“不想洗就上楼睡觉!”说完G先生自己也上楼了。随即听到小哥哥大哭,边哭边喊:“上楼我就刷不了牙啦……”看着自己抱着手机就上楼的G先生,我很失望,直接质问到:“你怎么自己上楼了,他自己在楼下不害怕吗?”G先生完全没有说话的缝隙,我接着又指责:“你没听到小淘说上楼就刷不了牙了吗?”这个时候的G先生开始为自己辩解:“他自己说不想洗不上楼的吖!”我继续指责:“你这个人,怎么当爸爸,孩子都说了上楼刷不了牙了,你听不出来他想上楼刷牙吗?”G先生没有再和我理论,而是下去告诉小哥哥把牙刷牙膏拿到楼上卫生间等他……听到G先生这样平和客观的和小哥哥说话,我意识到我自己刚刚深深陷入问题区里却不知,把自己的担心,不相信和不接纳杂揉在一起,于是我慢慢让自己安静下来,感受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当我正在想“小哥哥是睡着了吗”时听到拖着拖鞋慢慢上楼的小哥哥的脚步声,我这个时候想“咦,自己上楼了”,没等我们说话,小哥哥上来就说:“我去刷牙咯!”G先生起身打开卫生间的灯后下楼关灯,而我就静静等着……两分钟过去,小哥哥很兴奋地冲进卧室说:“妈妈,我仔细刷了每一个牙齿!”听到他这样说,G先生没有情感的回复到:“哦过来睡吧!”而我觉得这是一个肯定的好时机,我说:“小淘,你能够战胜自己的困意去仔细刷牙,我很欣赏!”……就这样,小哥哥自己刷牙洗脸上了床……不过我觉得我欠G先生一个道歉,我想了一下说:“爸爸,不好意思,我刚刚有情绪,而且把情绪发泄你身上啦!”G先生开玩笑说:“没事,我习惯啦,你没事就好!”听完,我也开玩笑说:“想打架吧这是……”大家都笑了……
我把这个案例总结为“睡前三部曲”,第一阶段是小哥哥太困想睡觉,我和G先生一个应付一个命令,让小哥哥陷入情绪中!第二阶段我自己陷入情绪对G先生进行质问和指责!第三阶段是小哥哥战胜自己刷牙洗脸,G先生用行动支持,我用“我信息”肯定,皆大欢喜后大家开始入睡……
复盘:
1、小哥哥说只想睡觉时,其实自己是有困扰的,如果我可以第一时间去倾听到,应该就不会引发接下来的大爆发!
2、小哥哥陷入问题区后,我和G先生的绊脚石让他的情绪更加崩溃,而我自己也不全然不知的进入问题区,并对G先生进行指责!
3、G先生的客观让我看见自己的情绪,庆幸的是我可以在觉察后对G先生进行表达我的歉意,在开玩笑打趣下我们家的气氛有了扭转!
4、小哥哥自己刷牙洗脸后,很兴奋的表达时,我读到了小哥哥的期待,并及时用肯定我信息进行肯定!
整个这个事情我和G先生都是自以为是认定小哥哥是不想刷牙,在我们没有足够的信任下,小哥哥内心的种子就不会被唤醒,而当我们全然放下,做出等待的时候,小哥哥自己就会生发“洗漱”的自律出来!
在这个是非对错的二次元世界里,我们往往会给孩子贴上“好坏”的标签,所以才会有“妈妈,我是好孩子吗”的疑惑,那么灵魂拷问来啦,做为成年人的我们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