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传播学教程》最后三章的阅读笔记,前两天赶着写整本书阅读笔记,是要尝试在晨读群做分享。这三章,偏研究用多一些,看的也很快,今天把这三章的读完后,给我一些别的启发,比如,对系统的理解,虽然不是这三章的着重讲的,也有很大收获。
1.国际传播: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家的传播。国际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它与国家民族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2.全球传播,一般认为,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它既包括传统的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它同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3.新闻并不是一种纯客观的信息,它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既然是报道,就是一种人的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包含着人的认识的判断,包括,新闻的选择和新闻的加工。美国作家乔治·格伯纳指出,任何新闻,同时都是一种见解。他认为,甚至报道什么或不报道什么,也反映了传播媒介一定的世界观。
4.文化帝国主义,指的是来自发达国家,包含着与支配者利益相关的文化价值或观点的商品,时尚或生活方式等流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创造出某些特定的需求或消费形态,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再不同程度上受到外国(主要是西方)文化等侵害,取代或挑战,受支配程度越来越高的状况。
5.传播学的早起学术思想源流包括:一是欧洲源流,塔尔德最早界定了“公众”的概念,齐美尔最早提出了传播网络理论。二是美国源流:比较有名的学者有杜威,库利,帕克,米德等人。
6.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拉斯韦尔在宣传研究领域拥有很大的影响。它最早提出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并考察了传播的基本过程,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
卢因对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概念,把关理论成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霍夫兰的说服效果实验,一是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未否认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拉扎斯菲尔德,是“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者,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发挥影响。
施拉姆,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也是最早向中国介绍传播学的外国学者之一。
香农认为,所谓信息,也就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所谓传播,无非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信息是普遍的,传播也必然是普遍的。
威纳认为,任何系统,都按照一定秩序运行,都具有从有序到无序,从确定状态向不确定状态变化的倾向,为了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对系统进行控制。其中一个方法,就是信息反馈。
7.传播学的的主要学派有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经验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传播与人的行为问题上,着意探索如何通过传播来控制修正人的行为,这些研究对社会管理来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批判学派的特点是,他们都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他们更多地将传播理论与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批判学派在方法论上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
感想:
记得两年前就有人说当时的是信息过载,怎么办?有人说,信息过载是客观存在的,你不要想着改变这样的事实,而是去想怎么主动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香农说的信息概念,还有信息和传播的关系,让我先想到一开始读传播学,才学了一些观点后,就对当下所处的这个信息环境有很排斥的态度。但今天读到这一句:所谓传播,无非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信息是普遍的,传播也必然的普遍的。
信息过载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的,传播也如此。平常视之就好了,转换自己的思考视角。
再结合威纳的系统控制来理解,也更有趣一点。
这里他说系统都是按一定秩序运行,这样才保持高效,有产出,整个系统往前推进,而系统都有从有序到无序,从确定到不确定状态变化的倾向。这里说到对系统的控制就是保持系统正常运转,需要系统保持在一个相对有序,确定性的状态,而信息具有帮我们消除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功能。
有额外对系统多了理解,感觉很有收获。比如,给自己定一个持续行动的目标,一开始执行几天没有问题,慢慢的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理直气壮的想放弃的理由,各种情绪波动,面对这时候想要进入无序的倾向,如果再有一个应对的小系统方案,把我们从无序的失控感中拉回到有序,可控的状态,就是进步。
我的理解是,一定要尝试建立自己的系统,比如S说的,个人成长双系统,行动和学习系统的建立,目的都是为了持续往前走,系统在有序可控的情况下效率就高,但此时想的是,最好两个系统互补,一个想无序时,另一个是有序的。即,最好保证两个系统中,至少有一个是可以在有序情况下,发出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