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些书,对认知的概念有了新领悟,让我重新思考当下社会年轻人摆烂现象的原因。
以前认为是疫情、经济下行的影响,钱越来越难赚,日子过得窘迫困难,可能我是其中“受害”一份子,这个理由显然能说服我。
后来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生活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却纷纷加入摆烂的阵营。我的思想开始摇摆不定,直到找到更真实的答案:摆烂的借口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人的认知退化了!
关于认知,人的头脑有一对配合完美的黄金搭档:惯性认知和理性认知,它们分别掌控着两个不同的思考通道。
前者是依赖直觉、不消耗脑力的无意识思考(快系统),比如吃喝玩乐、躲避危险。
后者是需要主动控制的、需要投入专注力的有意识思考(慢系统)。比如阅读、写作、学习新技能。
惯性认知属于“无脑思考”,消耗脑力极低,是天性本能使然,速度可达到1100万次/秒。而理性认知需要大脑前额叶皮层处理复杂信息,虽然输出质量很高,但消耗脑力大,速度只有40次/秒,两者的“带宽”差距,达20多万倍。
人多尝试理性认知的思考通道,能获得认知的不断升级。
比如学开车,从倒车入库、侧方停车,再到路面行驶,都是在一次次练习摸索中掌握的。如今老司机能做到无意识开车,那是量变引发质变的结果,这就是认知升级。
可是人有趋难避易的天性,谁不想用不费脑力的惯性认知思考通道呢?一遇到难的事,就急不可耐的用惯性认知代替理性认知。
比如减肥,过程中觉得苦便海吃海喝、快速放弃。当一次又一次使用惯性认知躲避困难,那思考路径被固化,后果不仅是成长停滞,还会造成认知降级(退化)。
认知降级是什么样的体验呢?
感到困难,马上想到逃避,然后选择做容易的事,当做容易的事都感到累,则会选择做舒服的事,越做却让人迷茫加剧,最后顺应天性,习惯性放弃。
我在地产的一个朋友,失业后开始找工作,觉得地产下行很难找到工作,便选择逃避在家待业去做简单的兼职,后来发现兼职赚钱少,活又累,干脆躺在家里吃喝玩,但日子变得越来越空虚。
过了一年浑浑噩噩的日子,他每天暗下决心要找工作,但次日醒来写一会简历又放弃了,后来又一次发誓,紧接着投几天简历没消息又放弃了,周而复始陷入恶性循环,人就摆烂了。
如果你正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说明你的认知水平在往下降级。但碰巧你读到这段文字,请悬崖勒马,调整心态,从耐心做成一件小事开始,让认知水平慢慢向上回归。
有句话说的好:“生活变好,是从认知升级开始的。”各位小伙伴,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