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下午三点,那家口碑很好的老中医的诊所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人,零零散散的坐在长椅上等着把脉拿药。
我顺势坐了进去,翻着手机打发时间,不一会出来一个年岁已大的奶奶,头发花白,穿的朴素干净,依稀听见她和算账的大婶交谈,“等等再走,孩子和他妈还在里面”,话音刚落,从老中医的看病间蹦跶出一个三四岁样子的小男孩,黝黑的皮肤顶着帽子蹿到了奶奶身边。随后男孩的妈妈也走了出来,等着算账拿药。
“一百六”,大婶头也不抬的敲着计算器。
“够不够,我这有。”奶奶慢慢的掏出口袋里的钱,除去一张百元大钞余下的零钱整整齐齐的排列在一起,好像上了年岁的人每逢掏出钱总会小心翼翼,他们习惯性的把钱整理的有理有条,有甚者用手帕包裹起来,这是他们那个岁月留下的谨慎。
“有钱,妈你装着。”我抬头看了看眼前的女人,微胖的中年妇女,大概由于天气刚才转凉,穿衣服有些只管温度的无所顾忌。突然间旁边的小男孩从奶奶手里迅速的抽出了那张唯一的一百元,转手给了妈妈,生怕自己迟一步妈妈会先付了钱。男孩的妈妈接过钱笑着还给了奶奶,她的脸上丝毫没有看出对孩子举动的差异,倒是我一个旁观者对于男孩的精打细算差异的瞪直了眼睛。
被推推搡搡的还了钱后,男孩的脸色露出了想要而未得的一种失落感,他意犹未尽的把奶奶手里的钱数了数,拿了张零钱说我去买吃的。
男孩的奶奶慈祥的笑笑,说去吧。声音如此之大的一场对白换得的是男孩的妈妈后知后觉的在他喝着娃哈哈的时候的一句,少喝些。
也就是一场对白和一场推搡,却不知对于一个四五岁纯真的孩子经历过什么。
02.
前些天和朋友谈论一个姑娘,在这个打电话只有一毛钱的年代,她能够想到打骚扰让对方回复的省钱大招,如若不回便发消息再次提醒。也零零星星的听说上学时候的她每逢大伙AA吃饭的时候,抱着菜单点的不亦乐乎,付钱的时候便吞吞吐吐的告诉大家没有带钱,而她同我们一起走在街上,谁也看不出来生活有所拮据,光鲜亮丽的皮囊,大概亏空的是内心的贫瘠吧。
我担忧这个尚且还纯真的孩子有一天也会显现的如此贫瘠。
张德芬在《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里写一个朋友和孩子的故事,朋友的孩子因为父母不买心爱的玩具受了很大的委屈,这种委屈不仅仅是没有得到玩具的失落,还有朋友不停的告诉孩子我们要换大房子,所以不能买多余玩具的压力。这种压力让孩子觉得她想要得到玩具的请求对于大人来说是不懂事的,明知道家里的情况还固执到乱花钱去得到一个没有多大用处的玩具,究其最后是自己不好。
往往大人把这些家里的压力强加给孩子的时候,承受压力的就是一大家人,大人尚且可以在生活中进退,哪怕有时候被压到一蹶不振也会在某个时刻翻身而起,但是正在自我完善的孩子却不能啊,我猜想大概那个夺走奶奶钱的男孩在生活中听到不仅仅一次生活困难吧,也不仅仅一次看见过父母为钱斤斤计较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这种父母给的贫穷感一般都会影响到三代,直至第三代的时候这种对于物质的贫乏感才会不那么明显。索性是父母在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告诉我过生活不易,想要的都会尽力给予,所以现在有了孩子就更加想要给她好的生活,哪怕生活不易,都只会想到自己去努力而非在日后让宝宝参与进省吃俭用的思想中。
03.
能大富大贵的人至少在我身边寥寥无几,财务自由也不是一朝一夕趁着年轻就能到达,生活的层次感是自己给予的,想给宝宝的是一个看似无忧无虑的生活,背后的压力自己承担就好,无需一把眼泪一把辛酸史告诉孩子父母有多辛劳。想要更好的生活是我们的想法,孩子纯真的眼睛里只有陪伴的幸福感,他们不懂一百元能拆分开进行多少项生活投资,他们只看见一百块能买到想要的东西,得到既是幸福。
宝宝,妈妈想要给你一个看似大富大贵的生活,让你看不见生活的太多压力,让你觉得生活富足且井井有条,你只需知道想要的需要自己赚取,在你年幼的时光里父母为你打拼,以后就自己玩乐去争取,生活这场游戏比起物质充裕更需要的是内心的丰盛和天马行空的美好,愿你日后不顾游人的眼眸终有天马行空的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