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梁山招安以后,其实水浒结束,对于童年来说就是这样,或许,从那一刻,水浒的故事已经死了!那些个性化好汉随着招安慢慢被刻画成一条忠君爱国的人!
后半部分水浒就建立在忠的基础上,尽管宋江宋先锋明月可鉴,对大宋忠心耿耿!然而,最终得到了什么?最后把李逵约过来,怕李逵造反玷污梁山替天行道到忠君思想,和李逵同陪而死,一个所谓忠义让水浒彻彻底底结尾!玉麒麟卢俊义死于小人之手,而小人也说动道君,最后卢俊义死不明不白!
然而,大历史环境中,虽然宋江起义,特别后半部分是虚构很多,但是,南征北战,从征辽开开始的时候,其实,对于很多好汉想通过征战来取得自己功绩!最后被统治阶级和谐了!
然而,韩信在临刑之前也发出了“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在一次一次征战方腊中,很多好汉一个一个战死时,宋江思想也在不停波动,既对兄弟死内心不能释怀,又对功名和内心忠不能望缺,也不得不一次比验证宋江结局!
【漫漫烟水,隐隐云山。不观日月光明,只见水天一色。
红瑟瑟满目蓼花,绿依依一洲芦叶。双双游戏在沙渚矶头;对对鸳鸯,睡宿在败荷汀畔。
林峦霜叶,纷纷万片火龙鳞;堤岸露花,簇簇千双金兽眼。淡
月疏星长夜景,凉风冷露九秋天。
-摘自《水浒传》】
及时雨宋公明也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然而试问梁山不招安又会有什么样结局?因为真的宋江起义没有这个好的结局!或许水浒传小说也是为了夸大忠!
当然,蓼儿洼和梁山相似,就像宋江给李逵说的:“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
宋江的忠和义,最后选择了忠来证明自己!做为一个梁山决策者,路走向何方,也是全方位评估的,虽然很多人痛恨宋江,然而,站在所处环境,是反抗还是招安,走一条什么样的路,也是全方位评估的,怎么让兄弟们有一条很好出路,也是性格决定命运,对宋江卢俊义吴用和花荣为代表这群人,或许已经达成了招安思想高度统一!对于林冲杨志徐宁这些人,或许这些人,或许一刀一枪建功立业,用能力证明自己博出一个功名,对于鲁智深,武松这些人,或许看透了朝廷腐败,随性而为,最后选择另一条路!然而在梁山好汉中,上层统治阶级都是建立忠的基础上,或许这些好汉才能老百姓阶层随性而为,有酒吃有肉吃路见不平一声吼就可以!然而,整部水浒以忠而结束,也说明忠和义最后选择了忠!
教员对《水浒传》更为深刻:《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意投降。《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或者,斗争永远在,只不过宋江结束了,也为自己忠理念感动了而已!
扩写: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北宋时期一群英雄好汉在梁山泊集结起义的故事。其中,招安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梁山好汉从反抗朝廷到归顺朝廷的转变。
在小说中,招安是由朝廷提出的,目的是让梁山好汉放弃抵抗,归顺朝廷。对于宋江等人来说,招安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他们深知朝廷的险恶和梁山泊的困境,但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兄弟们谋求一个更好的出路。
招安后,梁山好汉们被迫放弃了反抗,转而为朝廷效力。他们被分配到各地,担任官职,参与镇压其他起义。然而,招安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期的安宁和幸福。相反,他们遭受了来自朝廷的各种限制和排挤,甚至有些人被迫害致死。
对于宋江来说,招安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决定。一方面,他希望能够为兄弟们谋求一个更好的出路,另一方面,他也知道招安可能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在小说中,宋江的选择被描绘为出于对兄弟们的关心和保护,但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除了宋江之外,小说中还有其他几个重要的角色,如卢俊义、李逵、吴用等。他们对招安的态度各不相同。卢俊义是一个忠诚于朝廷的将领,对招安持支持态度;李逵则是一个性格豪放、敢作敢当的好汉,对招安持反对态度;吴用则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对招安持有保留态度。
在小说中,招安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情节发展。例如,李逵在得知招安的消息后,愤怒地砸碎了酒杯,表示对招安的不满;吴用则在招安后为梁山好汉们谋划了许多策略,帮助他们在朝廷中生存下来。
总的来说,招安是《水浒传》中一个重要的情节点。它不仅改变了梁山好汉们的命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矛盾。对于宋江等人来说,招安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选择,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归顺朝廷。这一选择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为小说增添了更多的层次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