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方法对了,则事半功倍;方法错了,会浪费很多时间在低水平勤奋的陷阱里面。
碎片化时间我们也能找到和学到对自己有兴趣或者有用的内容,碎片化学习也需要有目性的学习,否则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能带来什么改变。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动机,从兴趣或者对自己有用的地方出发,因为只有感兴趣或有用,我们才会主动关注,并且能够更好的吸收内容。正如吸引力法则:我们关注什么,就能看到什么。
下面分享五种获取碎片化知识的方法:
一、随身带一本书
比如:排队时、上班前、睡觉前、午休前等所有零散时间都可以进行阅读。
二、朋友圈
朋友圈也是值得翻的,但是要注意方法,现如今每个人至少都有上百号人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如果每天都随便翻翻朋友圈,那会浪费我们很多时间。不是任何人的朋友圈都值得翻,比如一些微商,一天发N条广告,如果你对他的产品没有兴趣的话,就可以直接把他屏蔽掉。
再比如有些非常优秀的朋友,尤其是你想要成为的那种榜样朋友,那可以时常关注他的动态,而且还可以把他们星标出来,定期查阅。
三、优质课程微信群
优质的微信群一般都不会闲聊,群里人多,讨论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各自都有不同的见解或观点,每个人都会贡献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甚至是干货,可以对好的内容进行保存和吸收。
四、音频内容
音频内容一般是我们在网络上报的音频课程,或是一些听书频道,比如樊登读书、喜马拉雅等
可以在上下班路上或者干家务事时等收听,虽然这个时候不能非常专注的收听,但是只要记住核心内容,也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收获。比如我自己,最近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听音频时偶尔也会有很多灵感,如果灵感乍现时就要立马记下来,否则几秒钟过后可能就忘了。
我一般都是在公园跑步时会收听樊登读书,定期把自己喜欢听或者对自己有用的音频提前放在收藏夹。如果听的这本书对自己很有用,或者感触很大,就会买实体书再次深入阅读学习。
碎片化学习就是一个存零取整的过程,那么如何能够取整,就需要方法来管理碎片化学习,首先是收集对自己有用或者有兴趣的内容在碎片化时间学习,然后是分类、总结并保存下来。可以通过一些APP来保存它,推荐一款很好用的App “印象笔记”,可以把内容保存和归类在里面,需要用的时候直接在搜索处搜索,可以立马获取需要用的东西。不管以何种方式把它保存,我们最终目的是把这些信息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END——
我是媛媛,二胎宝妈,陪同小孩长大的同时,最重要的仍然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做一个成长型的妈妈,活出最好的状态,希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
每天主要分享主题是以下两点:
一、有关自我成长
二、有关亲子教育
喜欢我,欢迎加我微信:JulieFan2018 请注明在哪关注的,比如写: 简书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