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一定要有渐悟的基础

顿悟一定要有渐悟的基础

——木心

陈丹青结集出版的木心先生在纽约给中国艺术家上的文学史笔记《文学回忆录》中,有一章讲到音乐,然而木心先生当时不允许记录,笔记里仅留下一句,“顿悟一定要有渐悟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概可以明白为什么顿悟如此稀有:因为寻求顿悟的人以为自己在等待灵光一现的瞬间,殊不知前面需要铺垫若干次的上下求索,一点点去逼近那个顿悟的点。这和“量变带来质变”含义相近。

顿悟难在需要对一个问题进行不断的思索和求解,即便有所推进,在一段时间的不得顿悟之后,很可能就放弃了。或者转向思索别的问题。

这几天跟BF聊天,他说他经常在学一个东西的时候,初次学并不能懂,过了几个月或几年,再次拿起来,居然能懂了,他很是得意。这或许有点”渐悟带来顿悟“的意思。然而我的印象中却没有这样的经历。难道是因为我悟性太高或太执着,一般第一次接触一个东西就能懂?或者更有可能的是,涉猎太广,很少记得自己没有突破的问题,也没有第二次回到那个主题过。

读丹尼尔·丹尼特的《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其中提到了侯世达所说的”跳出系统“(Jootsing,jump out of the system)是一种打破惯性思维的好方法,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创造力“,很多时候就来源于”跳出系统“。但使用Jootsing有一个门槛,就是“如果你想颠覆传统,最好先去了解它”。你想要打破规则,却连规则都不知道;想要创造美,却不知何为美——这时你可能更像是一只坐在打字机前想要打出莎士比亚作品的猴子,指望小概率事件发生。

因此想要突破规则,先要去了解规则。评论人说诗歌是带着镣铐跳舞。其实一切艺术都是如此。虽然说艺术评论总是各有所爱,但是每种艺术都有各自贯通其中的脉络。比如说跳舞,要求舞者对自己的身体有控制力,拿捏住重心、核心、中轴,在此基础上,才能有其他的动作、感染力。

最忌的就是只想着“顿悟”和“创造”,懒于练习,三分钟热度。不给汗水,最终什么也达不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就像我们昨天说的那样(科幻影片 是网大制播题材的黑洞 or 绿洲?),中国科幻电影前途未卜,仍在拓荒的阶段,但是科...
    3291ada8f783阅读 3,203评论 0 0
  • 写下生活的感悟,记录生命的点滴,与有缘人共同成长 。 —— ...
    燕杍阅读 4,359评论 0 1
  • 惊喜是不期而遇的美好, 温暖是柴米油盐的琐碎, 喜悦是油然而生的快乐, 幸福是嘴角上扬的甜蜜。 思念是久别久离的惦...
    走肖声殳香阅读 2,629评论 0 0
  • 今天不能再拖了,连续好几天的发热,早晨没让他吃饭怕到医院查血,还没出发就喊饿了,儿子坚持一下到医院做了检查我给你去...
    等风来_sw1314阅读 1,924评论 2 2
  • 此书由一篇推荐序、一篇引言及九篇正文构成 推荐序:1万小时定律有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作者艾利克森的本意是什么?人们如...
    一只想做狮子的猫阅读 1,5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