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十多年前的书,由本书改编的电视剧《天道》我没看过。
至少有两个人向我提到过这本书,一位是我的前领导,一位是我的朋友。
现在看这本书里涉及到的一些主题依然不过时,有点甚至切中时要。
如关于股市。主人公丁元英本来是一位私募基金的经理,用了一年的时间,资产翻倍。在别人眼中正是春风得意,接下来就是一步步成长为资本巨头的时候,他却金盆洗手,只身一人潜身到一个小县城。他给出的理由是:一、不想割韭菜,把中国股民这些很傻很天真但又是最可爱的人的钱装进自己兜里。中国股市就是智者对愚者、强者对弱者的屠杀;二、不想与狼争食。私募基金都如狼似虎,自己赚钱也是虎口夺食,如果没权没势,火中取栗最后可能要引火烧身。他觉得挣这一年的钱,后半生也可衣食无忧,所以选择了急流勇退。
如关于扶贫。女主角芮小丹让丁元英去王庙村扶贫。扶贫,是芮小丹对丁元英的考验,是留住这个她所心爱男人的手段,也是将来他们的共同回忆。说考验,是因为她想证明一下这个男人有化腐朽与神奇,变沧海为桑田的本领;说手段,是因为这个男人会为扶贫一系列相关的琐事缠身,羁于俗务,短时间难以抽身而去;说回忆,是因为这是他俩因缘和合之作,芮小丹提的想法,丁元英付诸实践。
在书中,丁元英的确是一个神秘而且神奇的人。他谈论佛与基督,却玩世不恭。
他写过一首诗《悟》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他这首诗,气魄很大,把庙里修行的和尚都骂了。你们这些和尚天天在庙里做功课,读佛经,天天忙的团团转,虽身披袈裟,但心念纷杂,哪里有什么清净,说要证自己本来面目,哪个又真正觉悟了,都是痴人说梦。还不如像我这样,作个求真悟道的半吊子,不谈天命,不取真经,不信因果,在红尘里不受欲望羁绊,处世而又超脱于世,入樱宁之境。
他不相信救世主,而他却是别人眼中的弥赛亚。任何和他接触过的人,都惊叹于他过人的才华,超凡的品味和他那迥异于世人的不同。以至于很多和他接触过的人都成了他的仰慕者、追随者和歌颂者,似乎只要和这种人亲近就能获得财富和解脱,就能在这个娑婆世界得救。
韩楚风、肖亚文、刘冰等人亲近丁元英,是因为财。而芮小丹把自己的身心都无怨无悔的献给丁元英,是因为心灵。在丁元英家里听到的音乐,深深震撼了芮小丹。那一刻她仿佛凤翥九天,精神上似乎得到了宗教般的解脱,醍醐灌顶。
她一开始就把自己摆在爱情中一个卑微的角色,完全无视自己优越的家庭环境、绰约的身姿和闭月羞花的容貌。她主动投怀送报,好像以能得到这个男人的临幸和爱为荣。她为他付出一切,但时刻却在即将、不久或迟早要失去他的惶恐中。
丁元英是我们想成为的那个男人,也是女人眼中别人家的男人。这样的男人无论做什么都能成功,时机把握恰到好处,为人处事极有分寸,世事皆在其预料之中。一生都是顺境,因为在灾厄发生之前,他已经全身而退。
在我眼中,丁元英更近乎道家。他之所以不赞成救世主的观念,是因为他觉得人要自己救自己。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情系人心早晚休,靠别人救只能救一时,靠自己才能救一世。
他大隐隐于市,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他没有太大的欲望,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不追求豪宅名车,不饫甘餍肥,甚至女色也不能诱惑他,唯一奢侈的就是他的“发烧级”的音响。
在芮小丹只身抓捕犯人,给他打最后一个电话之际,他甚至连一个字都没有说。芮小丹的父亲觉得他太无情。但站在“道”的高度上,丁元英是有情的,但他知道世间的事不是“情”能左右的,有情就能阻止芮小丹去尽一位警察的职责吗,有情就能阻止生老病死吗?要知道,庄子在自己妻子死后,鼓盆而歌。偶然邂逅,一室同居,大限既终,有合有离。人生在世,都是偶尔相逢,既然终有离别,那就顺其自然,又何必在乎时间的早晚。然而,丁元英还没有庄子的超脱,他也陷入了悲痛。近乎道家,终归也是个半吊子。
我更欣赏芮小丹,巾帼不让须眉,绝代佳人却是一名刑警,敢爱敢恨甚至敢死。因为她敢死,所以她才敢爱敢恨。他爱丁元英,因为骨子里他们是一类人,他恨自己的父亲,因为他背叛了自己的母亲。在身受重伤后,她饮弹自尽。丁元英道出了她自尽的原因:她知道自己没用了。一句近乎冷酷的话,但是实话。该爱时就炙热的爱,该离开时就毫不犹豫的离开。率性而为,自然而然,顺其自然。芮小丹比丁元英更接近道。
芮小丹好比绽放的樱花,虽然盛开的短暂,却灿烂。而丁元英就是拂过樱花的风,风还没来得及与花好好厮磨,花瓣已随风飘逝,唯有暗香残留。薄命,才被罚作红颜。
此后余生,无论丁元英有多超脱,我也觉得他是一个孤单的人,一个可怜的人。
每个人都有难以摆脱的天性与禀赋,每个人是否都能看清楚自己的来源与归宿。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想能站的比别人高一点,看得比别人更远一点。
这个世界并不完美,这个世界充满迷惑。每个人都渴望被拯救。
遥远的救世主也许就在身边,也许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