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坞街往事【镇江古街巷地名掌故】片段选读 东坞街在大西路西段北,南至人民街,被至日新街,南北走向。
西坞街在东坞街附近,南至戥儿巷,北至日新街,是一条和东坞街并行的街巷。
东坞巷是东坞街的支巷,贯通相连。
这三地名和镇江古代的造船业有关系,这地方是镇江古船坞所在地。老船工介绍说,这地方过去是人工开挖的大水塘,这水塘是用来造船的大船坞,老一代人称这地方“作塘边”,这水塘北面是大闸口,船造好以后,他们就招呼大闸口放水进来,让船顺流进入长江,或者运河。
镇江在古代是个航运发达的城市,船业非常具有很大的规模,造船是这个城市的一个大行业,从业的人非常多。过去中华路到新西门桥一段的运河河道单木行就有十多家,他们利用运河作自己免费的储木场,买进卖出大量的木排,这很大一部分木材用到了当地造船工业,这东坞街、西坞街上老底子就是明清时代镇江最大的造船作场,“作”这个词在过去常见一些作坊店招,现在西津渡仍然可以看到“张记瓦木作”的招牌,这个“作塘边”是不是船业作坊的招牌?还有待考证。
据一些考古的新发现和古书上的记载,明朝时期造船的工场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是历史上空前的,达到了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最高水平。主要的造船场有南京龙江船场、淮南清江船场、山东北清河船场等,它们规模都很大。明朝造船工场有与之配套的手工业工场,加工帆篷、绳索、铁钉等零部件,还有木材、桐漆、麻类等的堆放仓库。当时造船材料的验收,以及船只的修造和交付等,也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正是有了这样雄厚的造船业基础,才会有明朝的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远航壮举。在清代到民国期间,东坞街西坞街这个造船的“作塘”已经填埋消失,成为居民住宅区,造船业已经移往四摆渡等地方,但是由此发展的木材、桐油、帆篷、绳索、铁钉行业仍然非常发达,特别是桐油贸易,已经发展成为超级巨头,最值得记忆的是镇江老百姓家里,都有一只或者多只纺锤形的桐油木桶用来装杂物,最常见的是用来装煤球,一些店家也随意赠送这桐油木桶。这桐油木桶一般用杉木制作,肚子大两头小,中间用竹篾子做成腰箍,还使用油纸密封,这种器皿真是民间的一大发明.........需要的朋友敬请联系我13952854109请我的朋友帮助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