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罗振宇的骗局》一文被刷屏之际,一时间微信平台又成了各种爱恨情仇交织的主战场,骂骂咧咧的,誓死捍卫的,落井下石的,可谓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本来不想用“罗振宇的骗局”这一标题,因为大有博人眼球之嫌嘛!但随着好奇(八卦)之心不死的潜质被激发,遂深挖了一些《罗振宇的骗局》背后的东东,心旌那个摇曳啊,收获那个意外啊,感觉有必要叨吧叨吧,所以,请注意标题罗振宇骗局几个字,我用的可是双引号哦。
被冠以《罗振宇的骗局》名称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原文是《罗振宇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当下铺天盖地的公众号都在引用《罗振宇的骗局》此题叨叨叨,有意思的是,你动动八卦的小手搜一下《罗振宇的骗局》的原文,居然很难找到它的原文究竟出自哪里!
终于,凭着难能可贵、坚韧不拔的挖掘力,我在公众号为“拾遗”的一篇文章《罗振宇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秘密》觅得了它的真身,文章原创时间显示为2017年8月2号。嚯,点击率10万+!单单是点赞就已经达到2万条以上,影响力可见一斑。
文章抱着一种批判的角度,谈到一些知识付费用户遇到的一些困惑,大意是每天都在忙着在《得到》app耕耘着,最后“学了一大堆新名词、新概念、新思维,看似什么都知道,其实一点卵用也没有。”由此,作者得出“大部分知识付费其实都是大忽悠”。
在我看来,文章后半部分提出的四个学习方法很有建设性:第一,学习要有目标定位。第二,学习要懂问题驱动。第三,学习要懂系统深挖。第四,学习要有致用出口。这也正是整篇的精华所在,也正是我们需要汲取的养分。
但是,恰恰是有些人偏偏抓住了文章的前半部分“大部分知识付费其实都是大忽悠”拟出了《罗振宇的骗局》,随之就燃爆网络,这说明啥,还是“骗局”这等字眼更具感官刺激嘛,否则三个多月前的文章怎么着到了现在也随着半衰期消停了啊,真就成了“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秘密”了嘛。
所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拟定《罗振宇的骗局》本身就充满吊诡,不值深挖。
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争论它是不是骗局,而是真正需要反思自己,对于知识,对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策略等诸多问题。
购买要抠门,选择需谨慎
其实,对知识付费提出质疑,这本无可厚非,在更早些时候也就是6月21号公众号为小鹿觅食的《知识付费这两年,我花5000元买的4个教训》一文中就有提到过。而在私下里,我也早就提醒要订阅《得到》一管理栏目的哥们,“你都订了两三个栏目了,再想想咯,一分也是钱的噢”,结果呢,人家照样一分不少地掏了腰包,而且比之前更加决绝有力!
说白了,《得到》等众多付费栏目就是一知识商品,没有谁真的相信对方可以“包教包会”,“包治百病”(真正给你签通关协定的就是那啥公考辅导机构所谓的“包过班”“协议班”了,不过据说里头也有猫腻),就在你付费那一刹那,也就默认了这种买卖关系的成立。那么,买了以后再大呼被人“忽悠了”,这只能说明,你的选择有问题,怨不得别人。
同样地,在刚刚提到的《知识付费这两年,我花5000元买的4个教训》一文中,作者也是犯了选择上的错误——选了一大堆“时间管理”的付费知识,对此,罗振宇们只有一脸无辜地说,噢,自己选错了,倒怨我咯?!
有一个好玩的现象,旁边总有人就是时常动不动哭着闹着就要人家为你负责。哦,你是一岁小娃娃呢?还是刚刚处夜呢?巨婴呢不是?!你咋不为自己当初购买的冲动和贪婪负责呢!
你买的或许什么都不是,只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
付费知识,这就跟你买一本书,一张CD或是办理了一张健身卡一样,不能说,你买了以后就可以成为一个博览群书之人,一个古典音乐大师或是立马成为一个健身达人,拥有了健硕的身体。
买了以后干什么?据某付费知识栏目统计,打开率顶多占客户的三分之一还弱,以后就没有以后了。从这个层面上讲,只能说,你买的或许只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买的是一种占有欲,买的是一种心安。我不太同意“知识焦虑”的观点。
为啥付费音频视频等栏目打开率低,你可以把一部分原因推到拖延症爆发上。至于怎么对付拖延,有本《拖延心理学》要不要研究下?哈哈,别害怕,不用知识付费也可以搞定噢!
到底什么叫有用?
付费知识常被诟病的一个缘由就是“碎片化的,没什么大用”,而衡量有用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就是课程是“系统的,深刻的”,当然最好给人的教育还是醍醐灌顶的。
拿《得到》来说,试想,每天十分钟的音频,一周五次,相当于五十分钟,也就是一节课时间,全年呢,就是大概50节课,相当于大学全日制的六天课程(按照每天八节课算),请问,六天时间,能够有多系统,多全面,多深刻掌握一门课程咩?!
话又说回来,在大学里,课时要多的多,学的也要系统的多,请问你真的学的尽如人意吗?即使如此,咱不在全日制大学,不在付费知识栏目,还可以去免费的慕课体系去学习啊,人家只要是你按照要求跟着网络学习,也是会发结业证滴,请问又有多少人如愿以偿了呢!
说到这里,究竟什么是有用呢?以我的学习阅读体验,但凡对自己有点启悟的,自然就是有用咯,就拿《熊逸书院》来说吧,假如你正在研读《古诗十九首》,听听人家的评点总归是一种借鉴吧;拿正在每周一篇写文来说吧,也是在《财富自由之路》认识的小伙伴一路搀扶走过来的啊;拿正在学习的《武志红心理学课》吧,也是它陪着让我旅途无忧……
但是话又说回来,学习必须要是有用的吗?或许,即便是现在无用的,你怎么保证今后就没有用处咩?所以,纠结于有用无用,根本就没有必要,这是一个伪命题。
是的,我欣赏他们的一些观点,但从来不是他们的死忠粉。这些付费栏目从来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你学习的全部。
学会思考,这才是真本领
学会思考,这不是哪本书哪个付费知识就可以教给你的,如果,就今天咱们讨论的能给你点启示的话,我希望是——
对于付费知识的购买——不贪婪
对待付费知识的使用——不拖延
面对知识付费的被质疑,更不该是从最初的“一哄而上”,到现在的“一拍即散”!
参不透这些,你永远是这个世界的看客,最终也只是过客。
ps.想进一步钻研“骗局”的,可以参考11月1号槽边往事的《罗振宇骗得还远远不够》,11月4号秋叶大叔的《也谈<罗振宇的骗局>》前者是他的同盟写的,后者是同行(另一知识付费机构)写的。不同角度的各种表达,还是很好玩滴。
我才不要做看客,也不做过客,且先做好一名“听”客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