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五世纪,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陨落。430年奥古斯丁逝世,此后哲学销声匿迹。
这个世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欧洲的发展路线。粗野的日耳曼人统治的王国继承了罗马帝国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帝国中的驿站系统终止运行条条大路日渐荒废,大规模商业活动因为战争而被迫中断,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方面,人们的生活重新回归本土化。中央的权威只在教会系统中保留了下来。即便是在教会中中央统治也困难重重。
公元五世纪,日耳曼众部落入侵罗马帝国。其中有一个族群是哥特人。匈人从东方攻打,迫使他们西进。一开始他们想攻占东罗马帝国,结果失败。右转而向意大利进发。
在日耳曼入侵期间,阿提拉率领匈人也打了进来。这个时期教会内部也因为化身问题陷入了纷争。蒸坊是两位主教区利罗和聂思脱里。争论的焦点是基督的神性与他的人性之间的关系是有一人一神两个人吗?如果不是他是只有一个本性还是一个人有两个本性。即一个本质是神,另一个本质是人?这个问题引发了激情与狂热。
争论的结果是,聂斯托里被判定为异端,他不但没有放弃,还成为了尼尔斯托里教派的创始人收获了大批信徒。数世纪之后涅斯托里教派开始在中国大肆流行,甚至一度有机会成为法定宗教。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传教士在印度发现了聂斯托里教派的教徒。
在文化史方面,公元六世纪出现了4个人物:波爱修斯查士丁尼本尼迪克特和大格雷高里。
珀尔修斯的著作人们十分佩服他的思想。将他当做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人们十分拥戴他。他写的一书中虽然不能得出他不是基督徒的结论,但可以看出易教哲学对他的影响比基督教哲学更。
贝尔修斯认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真正的哲学家而那些被世俗大众误以为是哲学之友的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和其他学派都是哲学界的篡夺者。
博爱修斯说他遵从毕达哥拉斯的命令去追随上帝。内心幸福和蒙上帝祝福都是有益的,但享乐不是友谊,是非常神圣的。
他说不完美是因为有缺陷,也意味着存在完美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