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个词儿,全世界的发音都一样,在我看来,这也许就是人本能。我们赋予“妈妈”太多责任、担当,她也确实给与这个世界太多温暖与爱。李焕英之火,其实在意料之中,因为母爱这个话题,永不衰竭。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有着“李焕英”式的妈妈,懂得爱,懂得包容,懂得与孩子的相处之道。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位。
妈妈的负能量
我基本上不愿意和妈妈聊天。
小时候,妈妈对我说的话,大部分是谩骂和责备,即使在同村人的眼里,我是多么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没有帮她洗碗、没有按照她的习惯摆放东西、开饭时没有及时赶到厨房帮忙端菜……等等,只要一点点不合妈妈的心意,妈妈的“连环骂”就会劈头盖脸的倾盆而下。每次听到这样的骂声,我总是想,大概是因为我不够好,所以妈妈不喜欢我。这也造成了我的回避型人格——自卑、从不主动和别人说话,生活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长大后,妈妈对我说的话,大部分都充满了负能量,话题也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亲戚、邻居们的种种“坏话”,也就是所谓的嚼舌根。甚至一些陈年往事,她可以说过一遍又一遍。也因为这样,我和亲戚们的关系都并不密切,因为妈妈曾经说的那些事情,或多或少都会影响着我对他们的印象。
妈妈的“爱无能”
我曾经想过,没有哪个妈妈是不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我的妈妈,只是不善于表达,或者说,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在爱着我。我也曾苦苦去寻找妈妈爱我的痕迹,但是,最终我发现,那些蛛丝马迹通常会在她对我发的脾气中、她对我的不管不顾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妈妈便从未帮我做过早饭。即便是寒冷的冬天,那时候上学路途比较遥远,我早上5点钟冻手冻脚的起床、做饭,我的妈妈,则是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从她的眼神里,从未流露出“心疼”。现在上班,也是因为路途遥远,开车大概需要一个小时,我的妈妈即使早上起床做了早饭,也从来没有我的份儿,更别说特地为早起上班的女儿准备一份早餐了。都说,妈妈的爱藏在细节里,但是,我妈妈对我的细节,我从来不敢去细想。
我依旧爱我的妈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妈妈,不是一个好妈妈,但是,我依旧认为,生我养我的她,是合格的。
“我的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好。”李焕英对女儿的期望,如此简单。正如很多妈妈对孩子的期望一样,健康快乐就好。反过来说,作为孩子,我们也不要妈妈的要求太多,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妈妈也是。
对妈妈的要求,放低些吧。从一个小公主到一个妈妈,他们也曾惶恐、也曾不安,但是,却拼尽全力去抚养一个孩子。
对妈妈的要求,放低些吧。尤其是新时代的妈妈,既要上班赚奶粉钱,又要下班带娃,她们不是超人却胜过超人。
对妈妈的要求,放低些吧。让妈妈去做一个她自己想做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