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发朋友圈的内容真的是越来越少了,除了晒晒家庭主妇的吃喝生活,偶尔转转惊艳到自己的图文外,就很少发一些碎碎念和感悟了。
曾经,朋友圈是我情绪抒发和宣泄的出口,是我宣扬信仰鸡汤文的平台,是我寻找组织获得认同的集中地,是我写感悟、无病呻吟的树洞,更是我晒幸福的第一首选地……然而最近,在走出几个情绪低谷后,我更愿意适度地保持沉默。
之前看到@Graceland 的一篇“朋友圈的转发,只能说明你的无能”颇有感触。想到自己忽然有一天看着自己博客上那些“[转发]”开头的文章比自己的原创感悟还多,感觉自己就是个没主见、没创造力的人,于是花了一天时间把转发文章一一删除了。对于那些实在舍不得的好文章,我会自己先写一些感受,或者配上美图再发布,最后备注下原文转载地址。这样折腾一下后,博客看着就顺眼多了。就好像文艺青年对文字的执着一样,我内心也有对于“原创和不重复”的执着。
其实我现在刷朋友圈、看微博的时间并没有减少很多,对于那些和我价值观不同、和我的信念系统有冲突的文字,也依然会有去说道几句的冲动。然而每次在评论到一半或者快结束的时候,这冲动就嘎然而止,擦去所有的文字,继续看其它去了。因为一个机灵后我意识到:自己又在做多余的事情了!
我会意识到自己在做多余的事情,是因为在自己也曾遭受到类似这样的评论。但是也要感谢这些评论,让我在不舒服后自省到,这也是我不应该要去做的事情。以下几类就是让我感受不舒服、提醒我适度沉默的评论:
1、建议类
· 某天我晒了下午饭三明治和第二天的早饭,发朋友圈的意图是想说,用app叫面包天划算了,因为满60减20。50元可以有两个三明治、两个早饭面包和一杯现磨拿铁。然后某人评价我的三明治说“这个可以自己做的”。我知道她说的是大实话,因为她最近买了烤箱后一直在晒各种厨艺。但是我也毫不客气的回应说“我懒了。而且这个价格很划算。自己做的话黄瓜番茄生菜得剩下一堆,又没法做菜,浪费的话很可惜”。于是没有下文了……
这样的建议,在我小心眼的阴暗的心理活动上,看起来更像是显摆。
· 某天一朋友在我晒的包边手艺下说,可以再做得精致些。我也知道她是好意,所以当下就感谢了她。于是,她也热情地找了一堆她觉得简单大方又精致的式样给我参考。我感谢地打开图片后,沉默了许久不知道怎么接她的话……因为那些属于镶嵌的手艺,要的岂止是银线和钳子那么简单,要有器械把银熔了,再有磨具去做……想了一想我还是感谢了她的好意,然后也告诉了她这种只有工作室规模的才可以做到,我现在的条件不允许。她最后来一类似“只要有心,没有做不到的”这样的话。嗯嗯,我承认这话也没错,但我目前还真没这份心……于是交流就以我的沉默告终。
给人建议的同时,最好也要考虑下对方是否可行。如果对方已明说不可行了,那就不要再多说了。她最后那句话,给我很不接地的感觉,反过来我会思考,你是在给我建议呢,还是给我上鸡汤课呢?
2、纠正、指导类的
这种类型早期碰到的比较多。刚上朋友圈那会儿喜欢发各种养生的东西,然后圈子里也有朋友懂的。记得某次转发的是人家自己实践后有效的经验,但后来被朋友评论说怎么怎么不好。从中医角度的理论上我也知道确实如他所说,不过那时候我更倾向于人家实践后的经验,毕竟理论还是需要靠实践来求证的嘛。所以现在我自己做的健康专题,也只是收录实践后的经验谈。理论到哪儿都能找到,可是在健康方便,真的光有理论有P用。身体是自己的,自己感受才是最真实的。
还有以前我也会转发很多灵修课程,包括闭关课程等,有不太了解的就会说邪教之类的,也有些是出于担心,怕我走火入魔,而有些则是直接判定那啥是骗子等等。另外也会有些人说这个不好,那个更好啥的。
这个世界这个宇宙何其奥秘,我现在所能了解的真的是微乎其微的。以前还会陷入中西医“口舌战”中的我,现在对于不了解的东西,要么看看就过,想要去评论一番的话,我会比较谨慎地先去了解一下。人云亦云是最无聊、也是无知无能的表现。
还有也渐渐学会了不去以简单的好与不好评论一些东西。任何东西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与不好。好的东西不适合自己也是无用,人家说不好的可是自己用着确实合适,那这东西到底好还是不好呢?
3、嘲讽类的
这类的例子太多了,简单点的比如说我发个“矫情”的图文,感叹下生活美好、神的恩赐,宇宙丰盛之类的,然后就会被“无情”的嘲讽和戏谑。搞得我很多时候觉得这样的人太不懂生活情调了。收到这类评论大多来自直男。我弟和我老公也是这类范围里的。后来发现,自从我家务活越来越多,忙得无空矫情后,我也偶尔会“嘲弄"一下那些矫情的人。当然事后也会觉得自己有些过分。
但现在我确实被生活俗事和直男的评论搞得没闲心文艺和矫情了,家务琐事就好像大树的根一样,渐渐渐渐地让我更扎根于生活之中。现在有时间的话,我会研究一下如何将饭菜做得更美味,如何把我的手艺磨练地更精致,如何花更少的钱而享受更多美味或者旅游的时候住得更好些……嗯嗯是的,我是越来越俗了。但没有生在有权有钱的家庭里,普通平民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子么。踏实地过好我这平凡普通的日子,才是现在最正经的事儿。
刚接触身心灵修行那会儿,我曾是一个见什么就嘚瑟,看到不同声音就呱呱奇谈说着自己想法和建议的人,遇到有神通的老师就会告诉人家那老师有多神奇等等……给人感觉就好像一个极其想证明自己存在且有能力的孩子。各种嘚瑟的表达与评论虽然给我带来了一些“粉丝”,但我的生活也并没有什么质的改变。每一句批判的背后,其实就是想证明自己比他人悟得更深,自己比他人知道得更多,自己上课的老师比他人的老师开悟程度更高……现在想想真的好可笑啊!
记得以前看《大师在喜马拉雅山》的时候,作者有经历禁语的修炼,目的是为了省察内在的感受和静观自己的行为。生活着的我显然不可能真的一句话都不说,然而在正常的交流之外,类似以上这些“表达”,在我看来都不是必要的。
用现在大家都比较喜欢的“吸引力法则”来说,自己是什么状态,就会吸引什么状态下的人、事、物。简单来说就是:出来混的总归要还的。如果我经常给人带去不愉快的感受,那么那些感受终将会返回到我身上。我想,声音和文字是用来表达真实,给人带去愉悦的,而不是用来显摆、嘲讽和戏虐的。
嗯,所以,那啥……我关闭了这里的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