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适应新媒体模式挺难的。
一方面是语言不同,学新媒体很像学一种从立足点就不同的新语言,新媒体的分享性高于表达性,对文字的要求从灵动上升到了非常具象地触及读者多重感官,如果要求最低时间成本完成用户印象的话在表达上一定会有弯曲,毕竟书往险处说;还有新媒体语言的要求从错落变成精准碎片化,就算非常连贯的概念也要切得很碎,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明确学新媒体是服务高于自我表达(很多时候的服务对象是虚荣和孤独)要时时刻刻从读者的观看角度出发,当然传统媒体领域也有很多大家很会从读者角度出发,但那种立意是自我要求,在新媒体范畴是市场要求,如果我现在是在输出新媒体内容上文早该分成五段加一个gif两张图(我不)。
另一方面是重建角色,除了创作过程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不是一场纯粹表达,而更像是说一场评书,如果运营自媒体的话还要知道光会写字不可以,取材撰文表达编辑宣发都要会,如果是只负责新媒体内容的话取材撰文表达编辑宣发也都要有所顾及,这就像让马远做装饰版画,是角色适应的问题,如果不能同情读者就必须要揣测读者。
所以新媒体的层面上如果真的要做内容,一种简单的方式是架构出版社式的团队去服务内容,要知道读者不是挑剔,读者是选择太多,而选择建立在普遍人性上。在表达的时候需要明确自己是为了得到更多市场选择,还是和选择了自己的读者对共同目标深耕。
如果适应不了也没事儿毕竟市场上不止一块儿piz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