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父母似乎都同意应当尊重孩子,但事实上,没有多少父母能真正做到。
比如父母常用一种语调同孩子讲话,而绝对不会用同样的语调来同朋友交谈。
父母总是以教训的口气、哄人的口气、引诱的口气来获得他们的合作。
如果父母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那应该开始改变自己。
如果父母总是在批评教训、告诫、挑剔孩子的问题,孩子只会更加苦恼,认为是父母不爱自己了,甚至讨厌他自己。无形之中和父母之间产生距离、隔阂,时间久了,彼此交流通道关闭,他的心门也就慢慢关上了。
父母平时总是会利用一切机会向孩子灌输一些听话的信条,企盼孩子事事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只要求他“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而不是让他们从内心里就明白“为什么这样做”。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与孩子的和谐交流关系。
比如跟朋友分开的时候,我会提醒孩子说:宝贝,跟阿姨说再见。如果他不愿意说的时候,我会蹲下来告诉他:宝贝,当你跟别人分开,并且道一声再见的时候,这是一种尊重和礼貌。你希望别人离开的时候,都不理会你吗?
他就明白了,原来跟别人道一声再见是一种礼貌,而且别人的心里也会很舒服。那下一次跟别人分开的时候,他就会很自然地说再见。
通过我们平等的交流,体会了换位思考和价值观的交换,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成长。
我们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就是学会怎样去引导孩子,这就要求我们应对他们有细致的观察,了解他们的行为目的,情感愿望。
如果我们真的认识到了孩子在想什么,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对孩子有了更深的理解。
之前我们在老家,我的发小是一个幼儿园老师,我们见面以后,儿子跟他玩儿的很开心。结果要分开的时候我提醒他说:宝贝,跟阿姨说再见吧。他说啥都不吱声,就是躲在我身后。
后来我发小走了以后我问他,为什么不跟阿姨说再见呀?你以前都会很有礼貌说拜拜的呀。今天怎么了?
他告诉我说:因为我太喜欢这个阿姨了,我不想跟她说再见,不想跟她分开。
你看,这就是小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也恍然大悟。原来,他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不舍。
后来我就教他说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用语言表达出来,你可以跟阿姨说:阿姨,跟你在一起玩儿我可太开心了,谢谢你,期待下次跟你一起玩儿。
你看,他在你的引导下,学会了更好地表达自己。你在这个过程中更了解了他的想法。
在有一个就是我们父母要向孩子敞露内心,表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与依赖,加强了与孩子的情感联系。
这种交流,在孩子逐渐成熟尤为重要。
十几岁的年龄是孩子成长较为关键时期,父母与孩子间的感情上有密切情感联系,就容易沟通,从而能有效的避免和解决青少年时期容易遇到的问题。
比如,当孩子问你:爸爸,你为什么不高兴了?是不是工作上有麻烦了?
这是你要慎重的考虑一下,该不该与他交谈?该怎么谈?谈多少?
如果我们轻易的搪塞一句对孩子说:没事儿,或者不管你的事儿,你去学习吧。
这就一下子拉开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会觉得:父母的事儿与自己无关,跟自己无关的事儿不要管。
这会导致他们成为那个没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
父母和孩子愿意聊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聊聊自己的计划和展望,这本身就是对孩子最生动、最实际的人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