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些日子,闲来就会读读严歌苓写的小说。她的小说,总是冥冥之中有种独特的吸引力,吸引着人读下去、读下去,然后便再也不想出来了。
读她的书,我尽可能地慢,因我生怕自己的粗心而错过了她精妙的语言。于是,当我合上这本《床畔》,又再次拿起的时候,我的心也已经跟随着万红走过了万水千山。
《床畔》这本书,原名《护士万红》。整个创作过程,历经了20余年。这20多年,严歌苓数次修改,最终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本。尽管她的父亲已经看不到了,但书中所要传递的思想却仍是振聋发聩的,并终将影响着未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2.
古典的英雄主义观念,曾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种英雄主义,用作者严歌苓的语言,是这样的:
一种超乎寻常的美德,或者忠诚、勇敢、坚贞,抑或无私忘我。
在战争年代,在万红生活的那个年代的早期,人们崇拜董存瑞、黄继光,人们歌颂欧阳海、白求恩。可是,后来,不知怎么了,我们仿佛生病了一般,那些原来特别好的品质,人们不再引以为傲,反而去给予嘲笑和冷漠。
《床畔》这本书中的张谷雨,他曾经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整本书的内容很简单,连长张谷雨救了两个小战士的命,自己却不幸负伤,成了植物人。而护士万红,作为她的主要特别护士,一直不相信张谷雨成了植物人的事实,数十年如一日地,哪怕民众已经忘却了曾经的英雄,而万红依然守护在张谷雨连长的床畔,从未放弃。
直到后来,连长张谷雨成了一段传奇,而万红也成了老教堂遗址留下的最后一个嬷嬷。眼看着周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不变的是护士万红那种对英雄张谷雨不识时务的爱。
3.
识时务者为俊杰,当我们不再崇拜英雄,而是去选择追星、去追逐金钱的时候,那些近乎执拗的坚持便不再美好。
护士万红,她也有着年轻的面庞,可就在这日复一日的陪伴中,她的心也因为不被人理解而备受煎熬。也因此才有了后来万红的白发苍苍。
大概这白发,也是对过往那个崇拜英雄时代的祭奠,尽管那时候的崇拜可能火热得失真,但那种单纯还是让人万分怀念。
英雄张谷雨始终没有醒来,尽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多么期待他醒来呀!也更是因此,我敬佩护士万红,因为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已经明显地感受到她的固执和不识时务。反观自己,不是也成了阻碍万红的一员吗?也正因此,我看到了万红的孤单。尽管有陪伴她多年的吴医生,可最终,她只是孤单一个人,了此一生。
4.
被人当成英雄和当成植物人都一样,是很孤单的。
张谷雨是孤单的,万红又何尝不孤单呢!
当你道破一个人的困境或残障,他的无能为力之处时,那个人只会更难受。
张谷雨,他的灵魂也许是清醒的,但能理解的他的又有几人呢?他有无以言说的痛,这痛已被老婆和儿子忽略,而最懂他的却是一个外人。无数的人,凭借着他的英雄事迹,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平步青云。
陈记者,秦政委,他们都是俗人,也因为他们的识时务,而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成功”的标准。尽管万红也成了连父母都敬畏的“普通天使”,可却没人理解她心中真正的诉求。这位“普通天使”最不普通,也最孤独。
5.
作者严歌苓曾在后记中这样说:
因为那是个崇尚英雄的时代,崇尚英雄同时意味着压抑和否认自我与本能,因为自我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自私。
当所有的人都执拗地追逐着超我,而从未成为一个合格的自我的时候,就会在崇尚英雄的时代出现世界观的扭曲。而一旦这种崇拜的热潮过去,他们甚至不能做一个合格的自己。正如严歌苓所说:
他们只想做英雄,而从未试图去做个合格的人。
也许,这就是那个英雄时代的悲哀。我们终究是孤独的,因为那种真正的英雄主义的无私的奉献精神,真正懂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6.
这一部分,我把《床畔》这本书精彩的语句罗列几句,也希望能激发你的共鸣:
1.这个小县城的人把顺眼悦目的女子叫成“乖”。他们心里没有“美丽”“动人”“漂亮”这类扁平的词汇,它们因为被太长久太多次地夹在书里,摆在纸上而扁平。
2.那徐徐燃着的蚊香供奉着万红空荡荡的折叠凳。
3.碧桃正红,空气里全是繁华带苦味的呼吸。
4.太阳从她的背爬上了她的脖颈。阳光烫极了,并有一份她从没意识到的重量。
5.六月的一天夜里,大雨把人们下醒了。这样的大雨人们是认识的。人们知道它是怎样变成山洪的。大雨频率持衡,极有后劲地落着。似乎每一滴雨都是同样大小,同样的分量,不应该说它是落,而应该是发射。雨从天上被密集地发射到地上,可怕就是那份沉着,那是在告诉你,它的增援无限。
6.一场山洪的爆发,使所有拄拐杖,打绷带的人们彻底康复。
7.风雨突然收住,快要圆的月亮大得惊人,却并不亮。
8.六点了,她来到招待所,在吴医生的门口站了很久,把一条灰暗的走廊站白了。
文|升腾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