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和同事一起吃午饭,我们去了一家常去的川菜馆,这家餐馆基本上都是下单过不了几分钟,就可以把我们点的菜全部上齐。大多都是烧菜、炖菜、凉拌菜、少数炒菜。
最近,听闻了“预制菜”这个词,在店员上菜之后,我下意识的脱口而出:“我们吃的是不是预制菜?”接着,其中一位同事遍聊起了他理解的预制菜。想起中午的这一幕,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再好好了解一下“预制菜”。
1、什么是预制菜?
以下是我查到的相对专业的解释。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教授厉曙光介绍,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等起草的预制菜团体标准,预制菜可分为四大类:即配类,主要指那些免洗免切的净菜;即烹类,那些含有调味包或提前腌制后,需要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即食类,包括即食罐头、各种色拉等;即热类,如速冻汤圆、自热火锅等。
2、预制菜产业政策及市场规模
预制菜市场发展迅速。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国内预制菜的渗透率已达10%至15%,预计2030年将增至15%至20%,市场规模可达1.2万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称,“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及,要“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2022年至今,广东、四川等多个省份出台预制菜相关产业的政策指导文件,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京东超市与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协会共同发布的预制菜行业趋势数据显示,2022年,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广东、山东、上海成预制菜三强省市。预制菜购买人群以高线级城市中产、家庭用户为主,已婚女性占比最高。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3、“预制菜进校园”引发的争议
近日,“江西赣州谋取中小学中央厨房配餐制遭吐槽”一事件牵出了公众对预制菜的关注。事件引发网络上很多的讨论,例如“预制菜健康吗”、“饭店使用预制菜会先说一声吗”等等。
家长担忧:预制菜不新鲜,在多次加热的过程中或破坏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如果长期吃预制菜,是否会营养不良?
营养专家及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建议:在讨论“预制菜进校园”之前,家长先客观理性看待预制菜。部分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和一线执法者说,公众关注预制菜安全和营养能够理解,但不应曲解“安全和营养”。
某知名餐企厨师长也坦言:“预制菜不是这几年才有的新鲜事物,而是十几年、几十年前就有的产品。它们在连锁餐饮企业中特别常见,特别在西式快餐店,汉堡、炸鸡、薯条等,都是提前在工厂加工完毕,然后在现场根据需求加热。此后,中餐标准化成为不少餐饮企业追求的目标,出现中央厨房、净菜、料理包等。规范的生产环境和统一的生产标准既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也能保持口味一致。”
4、预制菜的优劣势
客观的看待预制菜,有其优势:能满足“安全、便捷、美味”的需求,也能带动初级农产品走标准化加工流程,提高附加值。其劣势是:预制菜市场确实存在良莠不齐现象,不排除部分小企业以次充好供应预制菜。
5、学习小结
无论预制菜最终是否进入了校园,亦或是大众根本无力阻止预制菜进校园。其本质问题都离不开“安全与营养”这一关注点,普通民众可以寄希望于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规范校园餐饮供应链及制作流程。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更能把握的是,在选择就餐或购买食品时,多关注食品安全(卫生许可、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制作方式、生产厂家……),尽量避免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