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盛世只是悲哀

今天读完了《饥饿的盛世》,我对于封建王朝有了更多的认知,一些新奇的犀利的见解也让我叹为观止,我终于更多的明白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对封建王朝的历史规律的总结式评价的一语中的和发人深省。封建王朝是自私的一家一姓占有整个天下的统治模式,这在西方是被严防死打的凯撒式的“独裁”,中央集权带来了统一与荣耀,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沉沦的悲伤。

所谓的盛世不过是帝王一个人的欢宴,短暂的因为帝国掌舵者英明决策的长期积累而昙花一现,中国历史盛世很短暂,文景之治、贞观盛世、开皇盛世、仁宣之治、康雍乾盛世等等加起来也不过只有几百年,并且盛世之后必然是衰落,在古代没有一个朝代可以逃脱历史的轮回。

为什么盛世都很短暂呢?真的是美好的东西没有办法持久吗?不是的!古代中国人因为是农耕文明,不同于西方小国寡民,虽然根据历史书,老百姓经常吃不饱饭,但是那是相对的,精耕细作的发达的农业使得中国古代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这就保证了只要不是很过分社会可以保证相对的稳定,有点儿像温水煮青蛙。


能够养活更多人口,自然老百姓能生就要多生(西方近代生产力上来了,人口也增加了),贫穷的地区总是会生很多孩子,“多子多福”并不是中国的首创,世界凡是人类都懂,甚至动物,比如羊,它们也懂,这就是动物的惯性。如果没有狼的节制,羊会毁掉生态系统,这已经有过先例。人类也是这样,土地所能承载的人口是有极限的,当养活不了那么多人的时候,没有“计划生育”,凭借惯性,人口就会指数型爆炸。

中国所能产出的总蛋糕就那么大,即使古代的帝王再怎么励精图治,也没有办法抵抗自然规律,于是在“盛世”的时候人口会增多,到一定限度再也养活不起社会就会出现这种问题,于是“民变”“匪盗”等等就会蜂拥而起,因为这是没有办法的;于是王朝走向颠覆,往往“血流成河”,人口锐减,这个时候新王朝的压力就会很小,如果帝王励精图治,那么就会很容易迎来盛世。

盛世之后为什么快速的走入末世?众所周知,从明朝仁宣之治之后明朝迅速的有了外敌,那个外敌先是差点儿导致了明朝南迁的蒙古入侵,那一件大事叫“土木堡之变”,那时候仁宣盛世过后老百姓就已经生活的很困难了,并且民变和蒙古、女真外敌大量消耗人力物力,还有历史上最著名的“倭患”;后来嘉靖、万历又逐渐的平定倭患等的外患(嘉靖时代平定倭患,万历有三大征平定国内祸患,威孚海外),之后半个世纪左右明朝就灭亡了。

其实可能万历知道三大征中帮助朝鲜打败日本(丰田秀吉的入侵)是不应该的,因为帮助朝鲜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可能也是因为赀费甚巨,所以万历才会拖了好久才正式出兵打败了日本。万历之后明朝就迅速的走向了堕落和毁灭。没有三大征,改朝换代的历史大幕只不过会迟一会儿再发生,孙传庭一个人并不能力挽狂澜,即使没有让李自成占便宜,也会有别人终结明朝的生命。


与明朝比起来,清朝是更惨的。乾隆离世之后40年(就是他做了三年太上皇到1800年),在那40年之后,鸦片战争就爆发了,2年后,丧国辱权的鸦片签订,清朝再也不能维系绝对安全的君主专制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也就此开始,清朝自己都变成了傀儡,成了“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工具”。

温水煮青蛙,青蛙会被满满煮死,对于一个王朝,朋党之争、百姓疾苦、贪污腐败、外敌入侵……这些都像蚂蚁一样,逐渐腐蚀着“千里之堤”的根基。清朝嘉庆继位,处理掉了和坤,但是已经不足以挽回举国腐败的大势,王朝逐渐驶向了失控的边缘。

历史上,中华文明有无数次追上历史潮流、改写近代屈辱历史的机会,但是因为掌控权利的人太过自私,也太过短见,更因为“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使得统治者缺乏海纳百川的气度,于是一次一次的错过,专制和强权曾经带给中华繁荣昌盛,带来盛世的荣耀,也在需要改变的时候作为“旧事物”顽强的羁绊住了历史的步伐。


中国古代的王朝仅仅是“悲惨的、毫无意义的重复”吗?我认为不是,并且一定不是,不能将制度等同于全部,至少在神奇的东方,真的诞生过巨龙,诞生了辉煌璀璨、足以令龙的传人们永远自豪的文明,专制的人治仅仅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已经过时的工具,而今天已经有了新的道路,指引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自私的盛世只是悲哀,乾隆皇帝说自己是“十全老人”,以为自己是最伟大的皇帝,然而在他的治下却民不聊生,这当然不全只是他的错,他和明朝的嘉靖一样自私,视天下为己有,为己谋私,虽然精明一世,但是都是盯着自己的享乐和手中的权利,所以即使手下名臣辈出、基业继自盛世,也依然是民不聊生,这无疑是历史的悲哀。

盛世不是总是会走向末世,如今的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势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不是说“盛极必衰”的自然规律不再适用了,而是根本没有盛世与末世的区分,或者是今日的盛世和古人口中的盛世并不是同一种含义。现在的世界已经进入了法制,新的制度现代化、彼此制衡、充分保障人权和人们劳动的成果。

为什么穷人总是穷人?我觉得答案是穷人缺乏一种安全感,劳动的权益受不到保障,作为弱者他们更容易被欺负,在今天仍然是这样,然而正是那份稳定和安全感可以使人考虑自己的发展,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的生存。所以更多的,有的人就是因为缺钱所以把所有时间投入到了工作和家庭之中,没有时间或者说本来有时间他们也觉得是浪费时间,于是在“穷忙”。

事实上,我觉得那些除了大人所说的正事,比如学习、工作挣钱、家务等等,其他的用于个人发展的活动同样可以使人深深收益,而穷人并不愿意花时间在看似没有用的事情上,于是便越来越穷。富人却因为懂得无用之用的好处,所以越来越富,所以经常喝牛奶蜂蜜、早睡早起、花时间调养身心的人越来越富有,那些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越来越穷。

封建社会几千年一直都是,古代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合就会因为财富分配难以满足需求(需要抱团取暖,比如明清官僚俸禄少)等滋生腐败和朋党,分就会因为权利之争的贪婪产生战乱等,没有一个时代的百姓完全是幸福的。

近两百年前,大清朝就近乎走向穷途末路,因为嘉庆太多短见和自私,错过了最后改变历史的机遇,于是本该的中兴变成了中衰,而今百年前嘉庆的悲哀仍然犹在昨天,身为后辈,怎敢不躬身自省?读史可以明道,走不通了就换一条,变则通,通则久。

守旧的大清终于走向了穷途末路,而中华民族毕竟是开放的、友好的、勇敢的、智慧的,终于在彷徨之后,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新的道路,终将引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