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号,刚跟家人从泸西玩回来,我就要前往安徽啦。去参加好兄弟的婚礼,我的第二次伴郎经历。
我2号晚上十一点多才到达宿州,到了酒店就匆匆睡下了。为第二天的婚礼做准备。
3号一大早,因为时间太赶,我没办法提前跟新郎会和,便直接打车来到了新娘家。在新娘家等了一个多小时,新郎的车队才终于到达。
鉴于隐私的考量,这里就不出现关于婚礼的细节了。这篇文章就着重强调一下安徽的大席,这可着实让我这个土狗开了眼了!!!
当桌子上放满菜时,我还以为这就完了,于是赶紧大口大口吃起来,没想到一个朋友说,这才是凉菜环节。不过我没想这么多,感觉菜再多能多到哪去?
然后咔咔就是几道硬菜,酱大骨,猪头肉,牛肚,手撕什么肉的,已经让我应接不暇了。
接下来更是离谱,大鱼大肉接二连三上了上来,我只能被迫像太后一般,一个菜浅浅尝一嘴,真没口福,谁让我开始吃这么多凉菜!
我以为这就到头了!!可是还在上菜,桌子上已经开始摞第四层!!!
我只能忍痛割爱了,放弃一些菜,将肚子里仅有的空间留给那些在云南不常见的菜。
霸王别姬,到这时我是一口都塞不进去了!
最后,我只能打着饱嗝,摸着圆鼓鼓的肚子看着这些菜叹气了,可惜啊可惜。
在我们刚起身离开桌子的时候,几个阿姨便提着准备好的塑料袋一拥而上,也就几句话的功夫,刚才的满汉全席就只剩下一落落的空盘子啦!!
以前只在视频里见过折菜的,没想到现场更加壮观,有一次让我这个土狗开了眼!
我觉得这个大席就不是让人吃的,就是让人折菜的!!!
在云南这边基本不存在折菜,吃饭的时候只会稍微拿一点,带给家里有事或者不方便到场吃席的人。只是等到酒席结束,厨房的菜才会拿出来分一分。
3号这天,上午我们参加完了婚礼,下午突然就没事了。这也不像云南,在云南基本就在喝酒了。
于是我们两个伴郎一个司仪,决定约着去附近看看。好兄弟的老家离临涣古城特别近,那里吃的玩的都挺多,我们便开着车出发了。
酒店在市里,我们也没办法回去换衣服,只能将就着伴郎服,踩着皮鞋出去玩了。
仿佛就像是在视察工作。
临涣城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城西南,始建于战国。临涣城址城墙略呈方形,南临浍河(古称涣水),其东、北、西三段基本保存完好,南城墙仅部分残存。
临涣镇古称“铚”,多见于古文献记载。铚邑在春秋时期属于宋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时置铚县,隶属于泗水郡,为区域性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据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碑刻记载:“临涣,宿之名地也,汉置县为铚城,李唐改为临涣。
前11世纪,周武王封天下为九畿,临涣城为宿男国国都。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从大泽乡出发,攻克的第一座城池便是临涣城。临涣城城内外存挂牌保护的文物古迹20多处,有“两庵四寺九阁十八庙、两堂对两馆十二景地配四泉”之称
临涣马蹄烧饼,便宜好吃。
古城里的景物像极了我小时候我老家街上的风景,同样的建筑风格,同样街道,同样的招牌,给我一种特别熟悉的感觉,让我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
这些特色的点心看起来也特别有食欲,但我们去的时候还在打着中午大席的饱嗝,没有一点想尝一尝的想法,之后看来,还是有些遗憾啊。
淮海战役总前委
这是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很值得来看一看。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文昌街33号,1948年11月11日至22日,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三位前委入驻文昌宫,前后12天。
1948年11月16日,中原野战军攻占张绩武驻防的宿县(存在时间1912年-1992年,今安徽省宿州市),切断了徐州守军向蚌埠之退路。鉴于淮海战役规模越打越大;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统筹华东、中原区事宜,邓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淮海战役总前委成立后,中原野战军指挥部驻地临涣文昌宫(时属安徽省宿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文昌街33号),成为淮海战役总前委驻地。
1948年11月23日,为便于指挥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淮海战役总前委移驻临涣以东15华里、浍河北岸的宿县小李家村(时属安徽省宿县,今安徽省濉溪县韩村镇淮海村)。 从11月11日至22日,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位领导入驻文昌宫12天,指挥了中野及华野部队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
总前委成员塑像。
这里不仅详细记录了淮海战役的经过,还记录了临涣当地的特产及特色的娱乐活动。
邓小平,刘伯承,陈毅正在开作战会议。
漫步在这些文物和历史中间,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的画面,感觉自己离那段历史特别的近,也由衷的感受到当时的艰苦和困难。
茶馆
这次临涣古城之旅,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慢慢占据了我的脑海,起初它并不明朗,我也不明白具体是一种什么情绪,直到来到了临涣的这些茶馆,这种感觉才慢慢清晰起来。但要用一句话概括,我也说不出来。
我作为云南的少数民族(汉族),身在云南长在云南,从小到大,给别人介绍的全都是少数民族的特色、景点和特产,但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来到了这里,我才发现我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就像是回到了素未谋面的故乡一样。
这让我有些恍惚了,我只记得家谱上记载我家明末清初的时候到了云南,后来因为一些变故把那段时间的家谱弄丢了,再后来大家就只记得我们是从金陵(南京)过来的了。
这里的茶馆仿佛将这几百年的渊源又续上了,我总感觉在我的记忆深处是存在着这些的,但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来到这样的地方。
真的很奇妙。
在安徽的那几天,都很喜欢这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这在云南是几乎见不到的。
那天傍晚,我们驱车回到好兄弟家,路上便遇到了晚霞。在我可怜的见识里,晚霞一般都离不开山和水,对平原上的晚霞毫无概念,这是第一次见到平原上的晚霞,也是第一次真正理解了“秋高气爽”这个成语的概念。
天空中没有任何的遮挡,晚霞从西边的地平线向外弥漫,又红变黄,再逐渐变淡,和湛蓝的天空连成一片。
一想到这样的美景好兄弟从小到大看了不知多少遍,突然让我羡慕起来。但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好兄弟也不熟悉云南依山傍水的景观嘛!
好兄弟婚礼结束后,国庆假期还剩三天,考虑到回家也花时间,到时候还得赶到大理出差,时间很紧,于是决定就呆在宿州,好好玩上几天。
不过宿州城里好像没有什么景点公园,最近的景点啥的离着市区都有几十公里,实在不方便,于是就留在市区了。
这三天在好兄弟的招待下,我几乎是马不停蹄的吃东西。
来了安徽,怎么能不搞一口口子窖?
安徽的烧烤,很好吃,口味介于南北方之间。
𦠿汤,荠菜蒸饺,白菜喝饼、肉盒煎蛋,早餐吃的比正餐还丰富!!!
𦠿汤(sà,左“月”右“䪞”)是中国地方特色传统风味小吃,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马齿苋大包,第一次吃!
酱肉大包!皮薄馅大!
妈糊汤。
马虎汤:又称妈糊汤或辣汤。 有点类似宿州市的什汤。 是泗县城乡人民爱喝的早点之一。 其做法是用猪骨、鸡鸭骨熬成汤,加入海带丝、千张丝、碎花生米等,加入淀粉、盐、胡椒面,盛出后加入醋、麻油。 食用时配上油条或小笼包子、煎饺、烧饼等。
在外面吃腻了,到好兄弟的新房,买点菜炒几个小菜,加上大席上折的大菜,也能好好吃一顿。
这天我们来吃了徽菜,地点为宿州的吉瑞祥。
这样将菜品配好了放在橱窗里展示我还是一次见,然后点菜也是直接拿小卡片。
各式各样的菜琳琅满目别说吃了,就是看一看,也馋得我口水直流!
木耳韭黄和银耳,吃起来酸酸的,我还是第一次吃这么炒的。
这道炒牛肉我已经忘了叫啥名字了,是和云南口味最接近的一道菜。
臭鳜鱼,不得不说,是真的很好吃啊!!同样是第一次。
农家蒸菜,很好吃,菜都切成了丝,再裹上一层不知道是啥的面粉蒸出来,很好吃。
酒足饭饱之后,就来到沱河旁散步,看看夜景。
在宿州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们来吃了当地有名的羊肉汤,真的很不错。和我在河南,在云南和其他地方喝过的特色羊肉汤都不一样,总之好喝就是啦!
这里的菜品同样是配好了放在橱窗里展示,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好兄弟总是怕我吃不饱,于是点了一个羊头。
一碗熬得雪白的羊肉汤,加上几张饼和几道小菜,想想就流口水。
这个羊头的吃法我也是第一次见,平常我不怎么爱吃头,吃起来很容易腻,但这个羊头一点都不觉得腻,肉质鲜嫩,又很软不塞牙,吃了就还想吃,可惜肚子的容量是有限的!
尽管已经吃上喝上了,好兄弟依旧想让我再多吃一点多喝一点,于是从外面买来了很多的小吃。
这道菜叫萧县面皮,是宿州萧县著名特产,安徽省区域性代表美食,在安徽萧县大街小巷均可看见它的身影,现流行于全国各地,尤其是淮北、宿州、徐州、苏州、上海、北京、南京、合肥、蚌埠、枣庄、永城、淮南等地区。
这一个我忘了叫啥了,有点像云南的凉虾,但是味道不一样。这个是甜口,但里面放了辣椒,吃起来像是那种话梅棒棒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