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在与玛莎的交流中提到,对于现如今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两人的态度是一致的,除了工作以外的事情,我没有立刻回复你信息的义务。现如今,能够直截了当地摆出这种态度的人怕是寥寥无几了吧。
微信该是我们使用得最普及的社交类通讯软件了,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赖于微信生存的微商、公众号等等,能够让人足不出户也能月入不菲,相当于另辟蹊径创造了一种创业模式。目前来说,基于手机和微信的普遍性,人人都会认为及时回复微信是一件简单且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拿我自身的生活和工作经验来说,给朋友发了微信消息,朋友未能及时回复,我会心里记挂着这件事,时不时拿出手机,看看她有没有回复消息,通常情况下不会打电话,微信简单就能回复的事情,打电话显得过于慎重。生活中使用通讯软件还是利大于弊,通常也就是相近的家人朋友会跟你聊一些非紧急的事情,所以对方完全可以依照你和她空余的时间来进行,不会产生有压力的交谈。同样的情况,放在工作中那便完全是另外一番模样。无论你做那种职业,我相信现在都没有严格的所谓“朝九晚五”了,下班了,可能领导会临时在微信上通知你一件什么事情,这种情况还算是情节较轻的了。对于从事服务业或者销售行业的人员来说,客户不管你几点上班,几点下班,想到你了便给你发消息,不回复或者延迟回复都是服务态度不好的体现,想要取得客户的谅解,那可得编点像样的理由才行。更有甚者,有的公司严格到无论什么时候(这个时间段可能是早上8点至晚上9点)给你发消息,那都必须及时回复,不然那就是你的工作态度不端正。如果真的是这样,好像我们已经模糊了上班下班的界限了,我们已经模糊了工作是为生活服务的,我们大部分包括我自己都已经默认了这种生活方式,不是没意识到,而是无力改变。
突然很想念小时候每个星期天下午4点守在固定电话旁边跟妈妈通话的那个年代。妈妈在外面打工,爸爸是一个乡村教师,带着我和弟弟在家,每到星期天下午,爸爸便会召回在外面疯玩的我和弟弟,按时守在家里的电话机旁,等着时间一到,便给妈妈拨电话过去。那个时候通讯确实很不发达,除了固定电话可能就是写信了,我写的第一封信是给妈妈的,妈妈当时还夸我写得好,为此我还高兴了许久。那时的思念比现在来得更浓烈些,那时的仪式感也更强烈些。
我从网上了解到一些明星,比如汪涵、李健,都是不用智能手机或者通讯软件的人,像刚才所看的书中描述的刘若英,应该也是这类人,他们懂得给生活做减法,真正沉心于自己喜爱的事情,比起增加所谓的人脉或是交际圈,自身真正的魅力和涵养应该更能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