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所谓的结束,不过是暂时告一段落,并无太大意义,就如同活着一样。并非因为有了结束,过程才有意义,而是为了便宜的凸显这过程的意义,抑或拐弯末角地比喻其局限性,才在某个地点姑且设置一个结束。这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身体感受到的,不妨说是整体地感受到的。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至少是发现一部分,才能最终认识到: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和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包含于行为中流动性的东西。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萨默塞特.毛姆写到:“任何一把剃须刀都有其哲学。”大约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
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人,这世间方是世间。别人自身价值和与之相配的活法,我也有自己价值观和与之相配的活法。这样的差异产生了细微的分歧,数个分歧组合起来,就可能发展成大的误会,让人受到无缘无故的非难。
想起来,正是跟别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确立自我,一直作为独立的存在。我就是我,不是别人,这于我乃是一份重要的资产。心灵所受的伤,便是人为这种自立性而不得不支付给世界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