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图书馆藏有康熙九年(1670)由当地人沈起潜、铁笔(形容石刻技艺高超的石匠师傅)李承命等锻造的地域图石刻一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流曲镇北耕村民(系沈起潜后人)用架子车拉到县城交给文化馆的,上图为石刻部分内容,主要记载了富平相关信息,特收录如下,以供参考。
标题:富平舆地图弁附三尺岭(篆体)
标题后:本家藏石(篆体)
右侧:
1.坐看频阳
2. 前修通志因著《富平图说》两卷,较旧志颇有论说,今勒其大略于石,或后世建革无常而山水如故,名贤辈出而土地更移,令千百年后知今日之世界如斯,岂细故哉!
3. 关中土田沃壤称“泾三蒲富”,而富平其流如川,秦菽则堪称天下无双。有寓潜书云遇河里见村野之密,土田之沃,叹哉。宜贤才之禾多也。若再引三尺岭之水而溉之,则渠云锸雨,野润屋清,当别是一天地,其图之将深有望于豪杰之士。
4. 大清康熙九年(1670),岁次庚戌新秋
5. 野史逢禧沈起潜设
6. 笔底乾坤(方章)沈起潜印(方章)
7. 男之琬 之瑗 上石
8. 同里铁笔子李承命镌
9. 蒲城志云:万历壬子。立山孙公倡议从万斛山后决三尺岭与蒲分用。
10. 潜尝撰《三尺岭议略》一卷,凡四条:一图形,二修法。三工课,四防患。与同乡言之而徒托空言,故不惮刻石,以俟后之有志者。
11. 县志有《三尺岭图》,且云“三尺岭图,未导先画,则以沟洫不烦再造,穿凿劳止一岭耳。是议也,御史杨伯修氏倡之,宪使乔景叔氏志之,嘉靖时,业疏闻矣,力其事者杨少卿也。事在先尹县时,会迁官不果,民到于今思焉。”
12. 北山惟频山林木阴森皆童,近来菩萨山以贾僧培持,亦苍翠可爱,若牛羊牧之,斧斤伐之,则主山者不得辞其过矣。北山,志作三条,亦首坤尾艮。其脉理自明,即前原亦三条,亦首坤尾艮,斜排者也。奈堪舆家必欲指地脉从西北而来,是真无目矣。
13. 但言开三尺岭,或非其难,则言:其害皆茫昧之夫,实未见其岭,未思其事,荒唐而谈者,潜四至岭北,思之熟矣,见之审矣,详余《议略》。
14. 时方盐禁甚矣,闻《刑条例》云:东滩军民将私盐肩挑背负,易米度日者,不必禁捕,今且捕影矣,可太息也夫。
15. 昔考历法,推得垂拱四年(688)戊子六月朔日酉时日食,鉴俱作五年,及访得唐碑,系徐彦伯、元凯等题神泉诗,乃垂拱四年戊子,为生平一大快事。
16. 左眼北岭一条,多玲珑怪石,有瘦露之态,足当米拜允称牛题,余同季十殿伯娄觅得数种而人以亦稍稍取之云。
17. 峪水可淤成沃田,斥土可煮盐碱
左侧:
富平十胜(凡山水古迹图见者不注)
1. 一城天峙(县治堑城,如空中楼阁)
2. 二滩山海(东滩斥气如海,西滩卤阜成山)
3. 三峰屏嶂(北山围列,三峰特峻)
4. 四大名贤(唐梁悦之孝,明张冢宰紞之节,杨忠介公爵之忠,李少卿尽心之义,称“四贤”)
5. 五陵苍草(唐陵错踞北山,苍然方域)
6. 六冢神潮(世传埋六国图书,或曰王翦子孙,常见海市蜃楼)
7. 七泉甘水(泉皆土出,不亚惠泉)
8. 八方产瑞(龙泉山出磬石,左眼山出怪石,万斛山出磁器药,涧头石灰定靛,温泉河鱼虾肥美,两滩出盐碱,通川蔬谷草木特胜)
9. 九峪粪田(谷皆土岸,水皆成粪)
10. 十代风流(荆山禹铸鼎处,圹野原周宣王田猎处,庄子头王翦请田宅地,薄台河薄太后花园,乐视台汉武游幸处,金粟山符坚离宫,西魏村魏征别业,教场坪李光弼演武地,军寨张浚大战处)
11. 昔胡安定教授苏湖,开斋讲水利,谓之水学,夫水非可人力挑也,因地势也。地有陂,不能延千里,而形若带也,则疏浚力也。水可疏浚而不可用人力,微乎微乎,虽言之其此所以必有学也。
12. 潜有是图,九年其未能刻传,至是以余婿相成,约李文清八老星石始约公世亦一雅事,婿雨如惠四沛也,八老积石琳也,私谥文清,最赏余《图说》者。
13. 关中数水溉田,惟赵老峪为粪水。一淤寸许,俗云“山里上粪,川里打囤”,以此成膏腴焉。
14. 漆沮在雍有数处,《禹贡》“漆沮既从”,《诗》“漆沮之从,自土沮漆”注皆指耀州入富平之石川河为的。而诸家辩说不一,其未详。《禹贡》又“东过漆沮入干河组”之文,则在泾之东也,明甚为石川河,又何容辩。《禹贡》“导汧及岐,至于荆山”,又“荆岐既旅”,又《史记》“禹铸鼎荆山”,注“北条之荆山,掘陵原也”,其实一高原耳,俗名“沙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