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是当年我上初中时学过的一篇课文。二十年后重读此篇,真令人心潮澎湃,唏嘘不己。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当年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藤野先生的一篇文章。全文以鲁迅先生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娓娓道出了与藤野先生相遇、相知、离别、怀念的过程。文章充满了浓浓的师生情谊,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背后,还体现了鲁迅先先的伟大爱国情怀。
文章开头写到,东京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如绯红轻云的樱花树下,有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傍晚时候,楼上的地板咚咚地震天响,一打听,那是在学跳舞。鲁迅先生看不惯这种附庸风雅的情形,就一个人到仙台去了。
在仙台,他遇到藤野先生:先生黑瘦,八字须,带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作者通过眼见耳闻,初步了解先生及日本医学的发展。后来上交讲义,发下来的时候,满篇通红: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让鲁迅先生很是吃惊,说实话,我读到此处,我也着实吃了一惊。在浮躁的当下,对比藤野先生对工作的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怎不让人汗颜!
后来,日本的青年学生找茬,他们不相信来自落后的大清国的留学生鲁迅,能考60分,一定是先生提前泄题了。用现在的话说,有点"地域黑”的味道。及至后来,看枪毙中国人的电影而围观的是一群中国人!日本青年学生的欢呼声显得特别刺耳。这样的场景深深的刺激了鲁迅:医灵魂比医躯体更紧迫。他决定弃医从文,以文章来呐喊,唤醒这个沉沦已久的民族。当鲁迅把这个决定委宛地告诉藤野先生时,他一脸的惋惜和不舍。鲁迅就编了个慌话安慰他:“我要去学生物学”。再后来又留了照片依依惜别。
鲁迅先生本着经世济民的情怀,远度重洋去学医,若不是为国为民,说不定会在医学上有所成就,成为有名的医生。先生的家国情怀,吾辈何及其千分之一!
读到结尾,我掩面叹息,岁月蹉跎而功业不建。为了追求所谓的上进,曲异逢迎,弄虚作假,言不由衷,以微不足道的成就来麻醉自己,欺骗自己。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大旋涡里迷失了自我,对照鲁迅先生,吾辈是何等之渺小。再读藤野先生,让人顿悟,使人振奋,学习鲁迅先生,志存高远,把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作为自己择业的出发点,远大理想不可泯灭。学习藤野先生,一丝不苟,严谨求是。要把远大的爱国情怀化为工作的动力,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怀念鲁迅先生,感谢那个时期正直善良的日本友人!
2018年9月作者于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