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静涵即将大学毕业,家里让她考公务员,稳定轻松,但是她有自己的职业构想。她在电话里说,“父母安排的,接受,我会不快乐;不接受,又觉得对不起他们,我也知道他们是为我好,怎么办?好难!”
是不是很熟悉?!
曾经有多少次,因为一句“我是为你好”,因为这份沉甸甸的关爱,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选择?
能说出“我是为你好”的,都是至亲至爱,或至交好友。他们真的是巴心巴肺地为我们考虑,为我们筹谋,希望我们过得好!甚至不惜未来落埋怨。我们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所以我们才会犹豫,才会退让。
这份关爱有多深,就有多沉重,就有多大杀伤力!我们即使伤痕累累,即使痛彻心扉,还不能不心存感激!
2.
小玉,我的好友,当年和初恋志趣相投,可是父母棒打鸳鸯。原因很简单,男方和她不在一个地方。如果她嫁过去,就不能想回家就回家,她父母也不能想去看她就去看她。
异地恋,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父母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当我知道他们的“异地”有多远时,简直震惊到痛心——50公里!即使是当年,公交车天天有,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一天一个来回都没问题!
可是面对天天掉眼泪的老妈,一天到晚长吁短叹的哥哥,小玉扛不住了,终于和男友分手。妈妈不再掉眼泪了。哥哥不再长吁短叹了。可是没人知道,小玉经常深夜在被窝里哭。一有机会,小玉就跑去原来的大学校园,一遍遍走两人走过的林荫路,去待过的篮球场,餐厅,图书馆,自习室……
亲情让我们感到温暖,有时也是枷锁。如果用亲情去牵制,无疑是一种变相的绑架,而这种绑架最是让人无能为力,因此也最为残忍。
3.
梅梅,朋友的妹妹。爱上大她八岁的主管。父母和朋友都不同意,年龄差的太大,男友看起来也很精明,怕梅梅以后吃亏。梅梅一意孤行,嫁了。
八年过去了,梅梅没吃亏没上当,丈夫对她很疼爱,每天打拼事业,回家还帮着梅梅做家务。自己很节俭,但是舍得让梅梅花钱买穿的用的,对丈母娘一家也是周到体贴。如今梅梅儿女双全,还年轻漂亮一如当年。梅梅家里也常常夸这个姑爷好了。
我们都是为你好,但是未来的事谁说的准呢。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
4.
有个故事。一个村子,外面是大山。年轻人想去看看山那边。年长的人劝说:“不要去,山那边什么也没有。”年轻人望着那座大山,阳光给大山镶了金边,他还是想去看看。
最终,年轻人历尽辛苦,到了山那边,果然,山那边什么也没有。他老了,又看到有年轻人想去山那边,于是他劝说道:“不要去,山那边什么也没有。”
我们承认,“过来人”的确有更多的经验,这些经验有些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但是,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感受。
也许,山那边还是什么也没有,然而,也许经过了这些年,山那边有了些新鲜的东西呢!或者,一个人觉得什么也没有,但是另一个人却感受到了不同的阳光、空气、河流、植物,甚至宁静!
没有一种成长可以代替。其实,成长就是个试错的过程。在错误和失败中一次次调整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5.
上大学时,学滑冰。好多有男朋友的,扶着,搀着,尖叫着,一晚上也没溜出多远。(当然,可能人家也不是为了学滑冰,偷笑)我一个人穿好冰鞋,前仰后合地上了冰,噼里啪啦地摔了一个又一个跟头,弄得胳膊膝盖腿上青一块紫一块,但是,一个晚上,我已经能在冰上慢慢地滑上一圈又一圈了。
路都是要自己走的,跟头都是要自己摔的。成长和进步,本来就是自己的事。
6.
对于我们爱着的人,我们太希望他们万事如意!恨不得撑起一片天空,让他们日晒不着雨淋不着。唯独,我们忽略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倾尽全力,给出所有关心和爱护,却忘了最最重要的,尊重!
我更欣赏《唐顿庄园》中的老太太,虽然并不满意小孙女Sybil的婚姻,但是并没有因此把她赶出家门或断绝关系。当她缺钱的时候,老太太还偷偷地寄了钱去。比起关心、担心,更暖心的是适时的帮助。
就像《欢乐颂》里的安迪,面对小蚯蚓和应勤的纠葛,她真诚而冷静:“我认为我们可以适当地提醒,但是不能干涉,朋友之间,要懂得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因为她懂得“很多的干涉,都是打着爱和关心的名号”。
7.
对于静涵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好好分析一下父母的观点,看看是不是更适合自己。
利用假期,可以通过实习,对自己的理想职业有所体验,确定是不是真是自己想象的和想要的。
接受父母的安排,不是因为他们“为你好”的爱,而是确定他们的看法的确有道理。
追随自己的梦想,也不必愧疚难过,好好努力,用现实让父母放心和安心。
不管你的决定是什么,未来如何,记住,这是你自己的抉择,自己来负责,不后悔,不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