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我笑了:“用前半生去批判旧事,用后半生去反对新人!”
最近这几天,先从六神磊磊上看到诗人食指骂余秀华,再到从微信读书中读到两位老人对娱乐、对年轻人基于名著上衍生出来的作品而发出指责,我就在想,是不是一个人老了,而此时他又有了一些社会地位及资本,对现在的年轻人对文化的另类解读就完全不能包容了吗?
某位老先生,看不下去现在电视人或者电影人对历史和名著的戏说,发出一阵抱怨后,还要说以团结为主,不再说些什么。另一位老先生,因为年轻人读了四大名著后有了自己的理解,从而写出基于名著却属于自己想像中的世界时,就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心理扭曲。
两位老人在学界和文学界都有很高地位,他们作品我拜读后也觉得非常的好,但是,他们对年轻人的世界无法理解时就去指责反对,我觉得这样就不太好了。
以我自己人的个人经历来看,我一直都认为妈妈原来对我的唠叨都是不对的。她总是认为我如果听她的话,就可以不用去经历那些不必要的挫折。然而我却是一个倔的,她让我做的,我基本上都没做,苦头吃尽,也没后悔自己的一切选择。
确实,我没过上她认为的理想生活,无房无车无钱,这样的三无人员确实有些不太体面。但是我认为我是幸福的,至少我在过着我想要的生活,也争取着我想要的生活。
老人与年轻人总是在不断地冲突着,我突然想起妈妈对我说过她小时候说的一件事:她小时候到了入学年龄,大她二十岁的二姐让她去读书,她死活不去;当她自己想通了再去上学时,小学毕业了就不能再上初中了。当时如果她听了我二姨妈的话去上学的话,那么她至少是个初中文化,那么她的生活也比现在好过得多。
然而,年轻人都是叛逆的,总是以自己的想法去否定旧的事或者规律。这样的事,无论是谁也逃不过,不过是愿意说或者不愿意说罢了。
说实在的,我也不想年华老去,然而这个岁月大步流星的样子让我不得不跟紧她的步子老去。再怎么保养、再怎么隐瞒年龄,自己该是怎么回事就还是怎么回事,别的不说,就单凭“用后半生去反对新人”这一条就足够暴露了年龄。
人老了,确实有了足够的社会经验,这些经验可以给年轻人做参考,但也可以给自己下绊子。很多人,包括我有时候也会这样说:“如果你听我的话,那么你就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而事实是,如果年轻真完全听了老人的话,那么这颗已经四十亿年的星球就真的该死了。
我的孩子总是嫌我太唠叨,我已经尽量改了,但还是偶尔还会管不住嘴,于是娘俩之间又会暴发一场战争。有些时候,两代人之间争吵会让家庭越来越冷,也有些时候,两代人之间的争吵却会让家人更能互相理解。我和我的羊就属于后者。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会一边吵一边反省自己到底为什么,然后就发现自己那些臭毛病,于是就赶紧刹车道歉。当我道歉了,我的羊肯定也会有学有样地去反省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再进行一番交流后,就互相理解了对方,然后就和好了,然后又继续过着母慈子孝的幸福生活。
我一直以为,一个人老了,看得多了,就应该更加宽容才是。如果有什么矛盾,坐下来面对面的吵。在吵的时候,不要去上岗上线地去责备对方,只能是针对问题就事论事,更不要表现出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以示不屑。
一个人老了,看到年轻人做得不如自己意的地方,就应该想想自己年轻那会对老年人顽固的蔑视,对他们不再有勇气的痛恨,这样反省之后再来看看年轻人的表现,我想也就能理解年轻人的做法了。
时代的发展肯定是会抛弃太多陈旧的东西,不好的丢了,好的也丢了,我没见过谁会背着过去好与不好的东西一直走到尽头。
如果地球不能包容,这些折腾它的人类早就被它灭了;老年人如果不能包容年轻人,当然,无论他包不包容,时间都会把老人灭了。但是,如果老年人不能包容年轻人,社会也就不用发展了。
推陈出新,这是社会发展不变的定律,各自安好,做好自己。我可不想当我老了心也老了就变得狭隘了,然后被人骂老而不死是为贼。
我是彦绫
20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