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是一个苦力活和技术活,耗时耗力,需要刻意练习。
01
这个世界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众多,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但阅读是我认为最高效的方式,没有之一。不管是学习什么,我都会从书本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获取信息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方式,而是多种方式混合使用。我们可以在阅读一本书的同时,再将这本书听一遍。
那么,关于阅读,如何从一本书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写作中高效获取信息?
最近重读密歇根大学Paul N. Edwards 的小册子【How to read a book】,依然有所收获。
阅读虚构类小说和非虚构类的有用之书的方式不同。阅读小说时,读者跟随作者设计的悬疑,从头至尾,一步步解锁,享受其中。但是,阅读非虚构类的目的就是以最少的时间获取并保有信息。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读一本非虚构类书籍根本不应该从头读到尾,害怕错过什么。只有在非常重要的地方才会极其细致地阅读。
阅读时,我们要学会跳读和略读,采取各种方式去发现(discover),理解(understand )和记忆(remember )。
02
现在我就谈一谈这本小册子上我自己一直运用的7个阅读策略。这种阅读方式只为获取信息,而不是愉悦。
1.摸清脉络
一本书就像一棵树,有主干有分枝。如果时间允许我们当然可以极尽所能地去发现书中所有的主干和分枝。只是时间有限,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
那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首先摸清一本书的脉络和少数几个要点,然后记住。这样,你便对这本书有一个整体印象。
2.定时间
定时间是为了保持急迫感。急迫感能迫使大脑快速运转,也不至于在阅读过程中拖拖拉拉。所以,阅读开始便要设定时间,并且严格执行。不要害怕错过什么,要多想想自己得到了什么。
3.有目的
阅读不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可以漫无目的。阅读是功利性的。阅读前弄清楚自己为什么阅读这本书以及如何读。
* 作者是谁?
* 本书的论点有哪些?
* 哪些论据可以支撑论点?
* 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不妨假想自己需要写一篇书评,想象自己要与作者讨论和沟通,自己会有哪些问题。
4.主动阅读
不要跟着作者的脚步走。你读这本书必定有自己的目的。阅读时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发现答案。
5.阅读三遍
一本书要读三遍,每一遍占用的时间不同。
第一遍是为了发现这本书的要点并且标记下来。
第二遍是为了理解。根据第一遍标记的要点,第二遍就是寻找支持这些要点的论据,并尝试理解。
第三遍是为了记忆和记录。将书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以简短概念的形式浓缩到大脑,以便与其他概念发生连接。笔记的目的是为了之后需要回顾的时候可以直接阅读笔记。
6.调用自己的潜意识
不要一次性将一本书读完,而是分成几块,每次只阅读其中一两块。读书不是一次马拉松。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吸收阅读的内容,但是需要时间。
在下一次阅读前,不妨回顾一下上一次阅读了什么,这样更加有利于消化信息。
7.多种输出形式
获取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这些信息。使用的次数越多,你对这些信息的理解就会越深刻。
写作是最有效和方便的方式。写作时,你会主动思考,会有疑问。在这个过程,你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除了写作,你也可以通过音频或者视频的方式来消化这些信息。输入产生输出,反过来,输出刺激输入,从而形成一个正反馈系统。
03
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是一个苦力活和技术活,耗时耗力,需要刻意练习。
以前看书时,我总是从头读到尾,所以一本书读完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到最后却也没发现自己保有了什么信息,脑海中依然空荡荡的。
除非极少数极其优秀的书籍和文章,从头至尾的阅读方式其实是一种极其偷懒的方式。我以前阅读只是为了阅读,缓解自己的知识焦虑,总是天真地认为读着读着就能有所收获。
最好的阅读方式就是带着疑问主动地阅读,并且不断地输出(也就是写作),以输出倒逼输入。
在所有的金庸小说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天龙八部】。【天龙八部】的一段话我特别喜欢。萧峰是一个武学奇才,对于任何稀疏平常的招式,他一学即会,一会即精,一精便能生出千万种变化。我觉得这话写得太牛了。
我们绝大多数都不会是萧峰,哪怕萧峰也必定经历过长时间的勤学苦练,有深厚的武学修养才能快速运用。
任何一门技能都需要长期不断地练习才能做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种阅读方式会让我们获益匪浅,但不会立即见效。所以,不要因为开始做得不好便早早放弃,给自己几个月的时间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