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喊肚子疼要接回家,接不接?王纪琼院长的回答亮了!

“妈,我肚子疼,想回家……”

电话那头刚上高一的孩子声音委屈,你这头心揪成一团——接,还是不接?

先别急,咱来看看王纪琼院长咋说的。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接或不接”的问题,而是一次和孩子心理博弈的教育时机。


第一步:情感先行,表达关心

孩子说难受,首先要共情:“宝贝,肚子疼呀?肯定特别不舒服吧。”

让他感觉被理解,但先别痛快答应接他。

可以说:“妈妈,现在有点事忙,爸爸也不在家,不确定能不能接哦。”必要的时候撒谎。

——这叫“延迟满足”,让孩子在他的情绪里待一会儿。

适当的难受,能锻炼他的承受力。所有家长切记不要盲目的心疼孩子。让孩子受点儿罪,让孩子受点苦,让孩子受点难,孩子才能变强大。有的时候咱家长太过于心疼孩子了,所以孩子就很弱小。人世间的一些苦和罪谁也躲不过。


第二步:真要接,就要“戏精附体”

如果孩子确实难受得厉害,或者你判断必须得接,那就得“风尘仆仆”地赶过去。

车上放点工作文件、货品箱子,把车里的空间物理环境布局一下。

能不接就不接,实在不行接回来了。让孩子看到:

“你看,妈妈/爸爸是推了一堆事赶过来的。”

让他知道你不容易,而不是一脸“你又来事儿了”的不耐烦。


第三步:接回家,先稳定陪伴再沟通

孩子接回来,别急着讲大道理。

让他吃好、洗个热水澡、好好睡一觉。

等他情绪平稳了,再坐下来聊聊。

沟通也讲究方法,王纪琼院长建议聊三条:

1 “你对这件事的感受是啥?”你得学会这么引导孩子,不管孩子跟咱说啥,咱就问他的感受是啥。

2 “你是怎么看待这个事儿的?”(如果孩子不明白的时候,再追加一个引导。如果这是别的孩子的事儿,同学的事儿,好朋友的事儿,你是咋评价的,你是咋看待的。)

3 “咱们俩研究一下这事怎么解决?”和孩子用双圈理论,共同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把他推出去独自承受。


之前讲过孩子去学校躯体化症状要赶快接,那到底什么时候必须接?什么时候再忍忍?

要看情境!

如果孩子是断断续续不上学、被强制送学校后又喊难受,这时候要及时接,避免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如果是正常上学、刚升年级偶尔喊不舒服,可以适当“博弈”,锻炼他的心理韧性。

话要在情境中理解,教育要看具体情况。

教育孩子哪有那么简单?

接不接孩子,根本不是一道是非题,而是一道心理题、教育题。

学会王纪琼院长这一套,不光能解决“肚子疼”,还能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

家长不是盲目心疼,而是智慧陪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