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画面你是否熟悉?
述职汇报三大关键词‘紧张’、‘高冷’、‘批斗’。
好不容易‘精心准备’,摩拳擦掌要以‘讲演’闯天下,却在过程中被一度打断、被提问、被反驳。总结会上看到的永远是领导最起劲,其他人几乎没有参与感。即使有,也许仅是轻度或半隐藏的。气氛凝重,员工欲言又止。再或者,参加者坐着听了一天,感觉比上班还累......
年度总结是非常好的复盘、反思、交流经验、团队凝聚的机会,何必痛苦不堪呢?
2015年学习了教练技术,逐步运用到工作与生活中,改变是痛苦的,更是值得的。
2017年接触引导技术,虽没系统化学习,但已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慢慢运用。2018年如有机会,期待Pepe大师亲授的引导师认证课程。
2017年度工作总结,一次很好的运用教练技术与引导技术相结合,以工作坊形式进行,并在前期做了完善的策划。首先,要明确团队为什么要做年度总结?目标是什么?我把年度总结设定为3+1,即3个目标,1个规则:
目标1:回顾复盘,梳理成果
目标2:交流经验,分享互帮
目标3:感情交流,团队凝聚
规则:要求倾听、鼓励和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无评判)
Step1——开场:唯有安全感,让人无紧张不防备
天天相处还要破冰?再熟悉的人也需要破冰,有时候除了人与人的陌生感,还有人与场景的外部刺激感。
一首歌内找齐10样物品(挖了坑,小有难度)。游戏的结果是大家超出预期完成任务,虽然完成任务。
虽然只是小破冰,两组均完成任务,可两个组还是得出各自的缺失感悟:
1)突发紧急事件时,立马遗忘Leader概念
2)事件分工
3)进度把控
这算是总结汇报的额外收获吧。
Step2——工作总结:告别冗长全面,仅分享做标杆事件。
(注意这里的用词,不是述职,不是汇报,而是‘分享’)。
人类的注意力是有限度的,当听众被动听的时候,超过10分钟就难以集中注意力,继续下去,得到的结果只有:疲惫或信息输入打折扣。对此,建议操作方式是每人在总结时,只有5分钟,可以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项目或事件,与团队分享。另外,准备纸质版的完整报告给领导查阅。
在此,要重点拿出汇报总结利器——《故事化思维》,相较于全面而俱到汇报,更生动且更具说服力。
附故事化思维(SCORE五步法):
Situation背景:什么事?
Challenge挑战:当时遇到什么挑战或难题?
Option选择:你有什么选择?如何解决?分成几个步?
Result结果:结果如何?你的评价?周边人评价?哪些量化成果?
Evaluation评价:你觉得哪有做得好?如果再来一次,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对了,毕竟5分钟时间有限,内容更有限,领导如果觉得不过瘾,看纸质版吧。
Step3:相比领导点评的单调,团队共研谈又会如何?
1、每人都拥有一张属于Ta的大白纸,当他人做分享的5分钟内,用便利贴写下“3-2-1”,即3个共鸣-2条建议-1个问题;
2、此次8人,每人得到:21个共鸣、14条建议和7个问题;
3、所有人总结分享完毕后,各自走向属于自己的大白纸,收下团队成员给予的‘蜂蜜’;
4、两个组从各自的“3-2-1”中(84个共鸣、56条建议、28个问题)整理出3个最普遍的共鸣、2条最有价值的建议和1个最要解决的问题;
5、主持人进行总结发言。
Step4:临近尾声,该留下些什么
在工作中我最喜欢是......,三点
如果......就更好了,三点
【意义】吐露心声,之所以不写“哪里不喜欢”或者“哪里可以更好”,是希望将思维引导到正面上(还记得规则吗?要求倾听、鼓励和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意见收集完后,团队Leader是需要认真看的,必要之下,做一些鼓励和回应。
Step5:期待自己,期待未来
真心觉得蛋糕是治愈系的神物,在活动最后,让一个定制蛋糕制造仪式感。让团队在一片高能、愉悦的氛围中结束,同时又带着对团队感恩和未来的期许,迎接新一年的挑战。
文章结尾,回头看下,实现了一开始设定的三个目标回顾复盘、分享互帮、团队凝聚。
后记:
引导技术有很多工具,这里仅仅运用到3个。当然,也因为时间关系,从原先设计的流程中割舍了2个,对效果稍有影响。最后,希望看到此篇记录的朋友们,如果你也是一名管理者,并且想成为一名智慧型管理者,欢迎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