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的旅途颠簸,昨天中午我和老公总算到家了。平时家里只有公婆和我们的孩子,过年时我们和老公的弟弟一家都会回来一起吃饭过年。
昨天我们本想吃完晚饭早点睡觉歇息,傍晚婆婆却说本村有两家人办喜事要去喝喜酒,其中一家在村西,只要公婆那辈人随份子钱就好,所以婆婆就让公公去;另一家在村南,需要我们家和老公的弟弟家去随份子钱。
老公的弟弟在外地还没有回来,婆婆要求我们家除去一个人去代表自己家另外再去一个人代替老公弟弟家,婆婆先帮他们垫付份子钱,也就是说让我们家其中一个人去代替老公弟弟家人去吃饭。
婆婆话没说完我就在心里诅咒村里这铺张浪费又落后的习俗——不管村里人有什么事都会大操大办,不管亲不亲,村里每家人都要去随份子钱,若有人不跟风走,就会被村民当仇人一样说你不近人情,说你太拽;而当你真的每次都跟风走了,也许在路上你和他相遇了他却会假装没看见你。
这些还都勉强可以接受,最让我排斥的是,办事的人家接收本村人的份子钱以及之后招待吃饭总会选择在晚上,而且你交了份子钱之后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吃饭,也没人去喊你。去早了,就会傻等着;去晚了,其他交了份子钱的村民就都早已围成一桌,你左瞅右瞅发现根本没地方可坐了,就只好随便挤在一张桌子上,哪知人家围坐的刚刚好或者是本来就有点挤,你一去,人家就会觉得你是多余的,马上就会有人站出来劝你去别的桌,你尴尬地去了另一桌之后,又会遭受与之前相同的对待,转来转去你干脆厚着脸皮在一张桌子上坐定算了;若只交份子钱不吃饭,办事的那家人就会觉得你份子钱交得不痛快。
唉!这分明就是拿钱买不自在!这里是什么破规矩?对待同村人就这样,对待外面来的客人就尊贵得不行。我娘家可不是这样,即便是同村人去随份子钱,办事的那家人也会在开饭之前客客气气地去叫你,把位置给你安排的很好。
所以一听婆婆这样说而老公又在家我就事先声明自己不去,儿子还小,他倒很乐意代表他叔叔一家去吃饭,我就上楼来叫老公,他一听就表示自己坚决不去!这下可把婆婆气坏了,心想媳妇以前在娘家没经历过这么别扭的场面,不愿意就算了,自己的儿子怎么可以这样?
于是我和婆婆以及儿子轮番劝他,婆婆给他找来了新衣服换上,儿子把干净的鞋子给他提来了,我拿起梳子帮他梳头,公公给他递去一杯水,这简直如同贵宾的待遇老公丝毫不领情!他平时津津乐道的所谓待人接物应有的礼仪风度全不要了,此刻他倒像一个任性的孩子。
见婆婆和我一再要求他去他竟对自己的妈妈说:“早知道我就不回来了!”婆婆立马生气地说:“没人让你回来!”他被噎住了,但依然表示坚决不去。其实公公和婆婆也讨厌在那种场合吃饭,婆婆让公公去他不敢推脱,就一直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迟迟不愿走,婆婆见劝不动自己的儿子,就把火发在她老公身上:“你还磨蹭啥呢?等一下人家都吃好了!”
公公只好带着痛苦万分的表情出发了,真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婆婆见再也劝不动自己的儿子,就生气地带着孙子去了。我见老公如此顽固,也气得不行!我没有胃口再吃饭,索性洗完睡觉了,屋里只留下老公一人发呆。他知道自己的做法让家里所有人都不高兴了,自己又无力与世俗的陋习对抗,他一下子蔫了。
上了楼来,见我依旧对他冷冷的,他沮丧地对我说:“我明天就回广东去。”我马上回答:“回去吧,回去之后就永远也别回来了。”他继续嘴硬:“不回来就不回来了。”我脱口而出:“走之前你要写个声明,说你与家人永久脱离关系。”他不说话了。
这一夜,大家都没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