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意识
1. 心智模型是线性、树状的因果联系,这个因果联系有时候是对的、有时候是错的。
2. 心智模型的重建:按照以往认知建立起的心智模型在完成任务时受挫,在通过其它方式完成任务后,人们会反思并重建先前的心智模型,再运用到往后的任务上。
3. 显意识是自发的慢思维模式,潜意识是受控的快思维模式。
4. 大脑是懒惰的,大脑会通过尽量避免使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所以在能用潜意识的时候,大脑绝对不会用显意识去思考。
5. 对新事物,我们会运用显意识去学习思考,归纳出规则和结构后,通过反复训练强化认知,最终进入潜意识。
6. 人类习惯用自己的认知来理解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并会给出自认为合理的解释。
二. 情绪
1. 情绪对行为的影响:当我们需要完成有创造性的任务时,要让自己保持积极的情绪;当我们需要专注的完成任务时,需要降低积极情绪,让自己保持冷静。
2. 通过感官的外部刺激来激发用户的本能反应,引起用户的喜悦或厌恶情绪,再通过情绪来影响认知。这也是现在很多产品越来越强调颜值的原因,美好的东西总是能引发人们的正面情绪,从而让人们对产品形成好的认知。
3. 行为层面的情绪会影响反思层面对产品的评价,利用好反思功能(假如能够像乔布斯一样有强大的现实扭曲力场或者有利益诱惑),就可以控制用户对产品的正面或负面评价。
三. 应用
1. 挖掘深层次需求的方法:不断问“为什么”。
2. 产品形态、交互提示等元素可以帮助用户建立对使用产品的心智模型。
3. 复杂的产品会让人望而却步,连让用户建立心智模型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放弃去尝试使用。所以应该应用层面简单,系统内在层面复杂。案例:语音控制,用户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系统会通过复杂的运算把结果反馈给用户。系统很复杂,但是用户使用却很简单。
4. 在用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阶段性的给予用户反馈,让用户知晓是否按心智模型继续完成任务,还是尝试别的方式来完成。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是新用户注册时,我们会告诉用户注册需要几步,当前处在第几步。
四. 心态
1. 鼓励吐槽、不要责怪用户。
2. 积极面对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