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人脉”这个词,是哪一年发明出来的,是谁造出来的。
中国人很喜欢搭人脉,好像人脉一搭成,就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了。
在多数人的概念里,人脉搭得好,朋友少不了,一副牛哄哄的样子。似乎别人只要一收他的名片,就普天之下皆我老友了。
比如某个夜晚,销售部的小刘,又要出去吃饭喝酒外加吹牛:
“你知道不,那个谁谁谁,大牛啊!是我朋友!”
“什么?你不信?人儿就在我微信好友列表里,不信你自己过来瞅瞅。”
“跟他也很熟,经常在朋友圈里互动来着。”
其实,他所说的互动,就是给人家朋友圈里点个赞。这牛人的微信是怎么来的呢?公司出钱请了牛人来公司半天,开个小讲座。结束时,一大堆人拱在讲桌前面要求加微信好友,那牛人也没办法,盛情难却,腼腆地拿出手机来,让大家扫一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对普通人来说其实是这样的,行业顶尖的牛人,他们的微信加或者不加没有多大区别,只是能看到其动态而已,功能就跟微博似的。你要和他们发两条消息,基本是不回的。原因很简单,给牛人发消息的人很多,牛人精力有限。牛人不是淘宝客服,他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干。其次,牛人的时间很宝贵,通常不会用这时间和你聊天扯淡,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
最后得出两个结论:
1、牛人,一般都没时间鸟你;
2、即使加了微信,日后也都不会与你有过多往来。
其实你只是躺着牛人通讯录里的一具尸体,可能人家根本都不知道你的存在。
一般而言,两个人想要彼此互为伙伴关系,有两个重要因素:
价值吸引:
你若是没有价值,抱歉,我真的没空搭理你。你若是有价值,很好,今晚我甚至会邀请你和我一起共进晚餐。我们小到可以聊生活琐事,大到可以聊行业趋势。很多年轻人急着去结交人脉,有些人没明白一件事:人脉这种东西,本应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不是强求所能得来的。
所处位置:
假如我是个大公司里HR部门里的小助理,见到老板,能谈什么?我不可能和老板谈论打印机卡纸的时候要怎么办,或者公司饮水机坏了应该打哪一个报修电话吧... ...
现实的公司体制之下,霸道总裁绝不会爱上女清洁工。因为只有在两个人的行业位置处在一致的情况下,才可能有深入交谈各种合作的可能性,这个不用脑子,用脚想想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