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鲁国人扛着一根竹竿进城去卖,城门狭矮,他忙活了半天,却横竖都进不了城。于是,他去请教一位长者,长者告诉他把竹竿截成两断。后来,城是进去了,竹竿因为短小无所用的,而无人问津。
这则寓言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能我们听后,都会嘲笑他们的愚昧无知和自以为是,让竹竿进城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吗。我们都是在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看待,倘若,你我身处其境,又有几人能保持理性的心智。有时,定势思维一旦形成,能让你深陷其中,不知如何自处。
也许,你会说,我若身处其中,肯定不会这么愚钝。其实,不然。当初我看到这则寓言时,与众人一样,评头论足,对鲁国人嘲笑一番。可近日,我自己却做了回“鲁国人”。
由于搬家,我将杂七杂八的行李收拾妥当后,准备先拿些东西到新的住地。于是,我推了一只行李箱和一个大的编织袋,行李箱底部有轮子,因此推的也比较省力,可大编织袋在手里拎了没多会,就感觉手指火辣辣的灼痛,气喘吁吁,满额大汗。不得已,只好将袋子放在路边休憩一会。其实,新家距离此处并不远,然而,眼下我却寸步不想前行。
这当儿,路边水果摊一大爷看到我疲累的样子,摇摇头笑着说道:“小伙子,你怎么就拿这些东西,就累成这样,你把袋子放在行李箱上推着走,不就省些力气了吗?!”
一语点醒梦中人,听罢,我恍然大悟,窘迫地笑了笑,道了声“谢谢!”。然后把编织袋放到行李箱上,明显轻快许多。而后,我又将箱子拉着走,眨眼的工夫就来到了新家。
这时的我,在外人看来,也许正如愚昧的“鲁国人”。为何旁观者一看就明了的道理,而我却看不透。这是思维的固化,就如眼前被遮住了云雾,你置身于云雾,看不到前行的路。一旦云开雾散,却蓦然发现,路原来就在前方,就在脚下。再回想那竹竿进城的寓言,让我多了份感慨与理解。
思维一旦固化,你会顺着自己的思维一直走下去,除非,有人或事从旁点播,你才会如梦初醒,而这人或事,就如开启思维定势的钥匙,一扇门走不通,给你指明另一条出路。
由此,让我想到了一件旧事,也是一件不幸的事:隔壁的沈大妈,原是个和善开朗的人。她的小儿子性好顽皮,从屋檐上坠落摔断了双腿。自此,沈大妈整日以泪洗面,郁郁而寡欢,逢人也不说其他的事,总是抱怨命运对他的不公,家门不幸,左领右舍的人劝她,不要一直都活在悲伤里,该放下的就放下,可她始终放不下自己的心结。
就这么过了几年,一日,她儿子问她:“母亲,你成天过得那么痛苦,让我心里也跟着痛苦!”她才领悟到,原来自己的悲伤情愫已经深深地植入到身边人的内心,自己不幸福,也连累了家人。现在每每向邻居说到此事,她淡然了:“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人都是往前看的,以前再不好,以后日子不还得继续!”心结一开,生活就有了正确的思维,必然会回到正确的轨道。
我们生活里,不顺,不堪,不幸,不公之事太多太多,你可以伤心悲痛,但若是纠结郁结,深陷其中,不知自拔,就不应该了。不如换一种思维思考,换一种生活态度,换一重心结,便会云开月明。
因而,时不时让思维搬搬家,也许会海阔天空。
这么看来,“鲁国人”的竹竿进城不仅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对现实生活世事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