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着一代人的《西游记》,重播次数已经不计其数。
年少时看《西游记》,注意力都放在了看猴上面;长大后才发现,里面的美女不计其数。
这些美女演员,都是杨洁导演一个个亲自筛选的,跟原著角色的贴合度非常高,嫦娥清冷孤傲,女王端庄大气,其中唐僧的母亲殷温娇,更是秀外慧中。
为了争取到殷温娇的饰演者,杨洁导演甚至斥巨资包专机,她仅仅出场了180秒,便让观众记了30多年。
殷温娇是丞相之女,又名满堂娇,自然是知书达理,才貌无双。
原著中描述:“殷小姐面如满月,眼似秋波,樱桃小口,绿柳蛮腰,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正是因为看了温小姐如此美貌,船夫刘洪才起了色心,设计将陈光蕊打死,独占温小姐。
所以饰演殷温娇的女演员,除了貌美,一定是气质出众,举止端庄,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
黄梅戏演员马兰,就像是为这个角色量身定做的一样。
马兰,1962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8岁从安徽艺术学院毕业后,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正式成为一名黄梅戏演员。
1981年12月,马兰赴香港演出黄梅戏《女驸马》。
马兰凭借着对角色的深入钻研,以及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唱腔,将活泼又痴情的女驸马演绎得惟妙惟肖。
马兰也因此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电视明星,也成为了剧院的台柱子,被重点培养,排演舞台剧《龙女情》。
1982年,杨洁导演正拍摄《猴王保唐僧》,剧中唐僧的母亲一角,悬而未决。
焦头烂额之际,杨导无意中看到马兰在《女驸马》中的表演,瞬间被马兰出众的气质征服,这不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殷温娇吗?
于是,杨导亲自联系马兰,希望她能够参演《西游记》中唐僧的母亲—殷温娇一角。
谁知,杨洁导演却碰了一鼻子灰。首先马兰是属于剧院的,绝不能私自接活。
其次,作为顶梁柱的马兰,行程紧锣密鼓,需要排练和出演很多的戏剧跟舞台剧。
最后,便是剧院的领导不愿意放人。
一是担心马兰参演的戏剧受到影响,二便是担心马兰会因此改变后来的职业发展,好不容易倾力培养了一个会唱黄梅戏的人才,可不能让剧组拐走了。
但是杨洁导演是铁了心,一定要马兰出演殷温娇一角。
她亲自找到艺术团的负责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说“没有马兰,《西游记》就拍不下去了”,这才打动了负责人,答应“借出”马兰。
为了不耽误马兰的戏曲排练,马兰只能拍摄一天,当时剧组远在云南,马兰却身在安徽,这距离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不亚于一场取经路途。
往返的费用,也要剧组自己承担。
无奈之下,导演杨洁直接为马兰租了一架直升机,从合肥接到马兰便赶往昆明,紧锣密鼓拍摄完后,直接又将她送回安徽。
单单是这架直升机,剧组就花了2万多块钱,这还不包含马兰出演的片酬。
之所以说马兰是《西游记》剧组中最贵的女演员,主要还是因为路费太贵了,而且花了2万请来的演员,在电视剧中只出现了180秒。
其实在原版的小说中,殷温娇的场景很多。
一开始的抛绣球招亲,然后随夫赴任江州途中被歹徒侵占,生子后用木板在江中送走幼子,以及后面的母子相遇,陈光蕊得以还魂夫妻相逢,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
电视剧中,考虑到成本和剧集原因,这些情节也进行了删改,只保留了推动剧情必不可少的,最精华的部分。
而且,原著中本来是有不少台词对白的,在剧组的删繁就简后,台词被全部删掉。
马兰演绎的时候,全程只能用动作肢体语言,通过神态、表情和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去营造一个场景的氛围环境。
这就非常考验演员的表演能力和技巧,甚至有多年表演经验的演员,也没那么容易做到。
马兰是黄梅戏演员出身,多年苦练形体,身段纤浓合度,扮相可盐可甜。
再加上黄梅戏筛选严格,演员都拥有很强的演戏和唱腔功底,在演技和台词方面不成问题。
剧组良苦用心,马兰不能辜负众望,马兰在飞机上的时候,就在不断地揣摩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性格和心理活动,该如何演绎人物在感情上的不同变化。
事实证明,杨洁导演这2万块花的确是值得。
在仅有的180秒内,马兰便将殷温娇“绣球招亲”的矜持羞涩,“赴任遇难”的绝望无助,“送走幼子”的痛心疾首,以及“母子相逢”的悲喜交加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视剧播出以后,殷温娇的饰演者马兰也名声大噪。不过,她并未理会名利的浮华,而是专注戏剧表演,获得“亚洲最佳艺术家终身成就奖”。
剧里面人生跌宕悲剧的殷温娇,戏外嫁给了自己的戏粉,写出《文化苦旅》的余秋雨,两人多年无子,却恩爱如初。
《西游记》中的很多演员,都是戏曲专业出身,一颦一笑满是风情,从台词功底到端庄形体,都极具古典意味,演技更是吊打现在的一众演员。
正是因为他们的敬业精神,以及对表演的敬畏之心,才使得《西游记》能够在多年后,依旧深得观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