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瓶花阁
01
朋友说,她上周在闺蜜微信群里问:亲们,我想考个博士怎么样?
立马炸开了锅:
“你都30了,还考什么考?”
“有了孩子还这么上进,吾等望尘莫及。”
“你自己怎么想,想就去做。
考上了,也来刺激我下。”
问她老公意见,
老公说:“你先把孩子照顾好,把家照顾好。”
问及为何还要考博,研究生都毕业5年了,
娃都会跑了,工作不温不火的做着。
她说:“当现实撑不起心中的梦想与渴望,
你便想要再次前进;
当你工作中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同事家里长家里短的一点小事能絮叨上一天时,
你便觉得这不是你要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年近三十,
生活趋于平稳而我内心却愈恐慌,
我需要不断前进才能抵挡生活的繁琐。”
环顾自己,年近30,
不管是立或者不立,我也愈来愈恐慌。
恐年岁逐增,
本不美丽的容颜日渐透露出生命的苍老。
疲于日日繁琐的工作却无长进,
不愿停滞不前,却苦于不知如何突破。
生活一地鸡毛,恐婚姻生活愈来愈平淡,
不再有激情。
孩子未长大成人,日日需悉心照料,
恐不够拼搏无法给他一个
可以“拼爹”、“拼妈”的资本。
父母日渐老去,而我却不够成功……
生活让我如此焦躁不安,
社会告诉我要不停的拼搏;
鸡汤文告诉我,女人,你必须有足够资本,
足够独立,你不能依靠男人,
如此男人才不会离开你。
生活让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个浮躁的世界,让心如何安置?
02
三十而立,按孔子的原意,
“立”是一个很高的标准。
“立”,谓身能立道也,是道德人格层面的意思。
己欲立而立人,卓然自立。
立是很难的。
即使按平均寿命做一下粗略的换算,
那时候的30岁大概相当于现在的50岁吧。
又有多少50岁的现代人敢自称达到了孔子所说的“立”呢?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立”已经从一种儒家的人格理想
变成了日常意义上的“成家立业”。
西方人对“成年”最客观的评判建立在五个里程碑上:
毕业、离家、经济独立、结婚、生子。
与我们的“成家立业”差不多。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在30而立?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才发现,
原来我与朋友的恐慌有一个名字——
“1/4人生危机”。
30岁到40岁之间的青年人,
对工作、对伴侣、
对财富地位等各方面焦虑爆发的人生危机感。
无安全感、失望、孤独、抑郁,
这些心理症状本是中年危机的典型特征,
但它们袭击的却是25~35岁、
刚刚进入“现实”的年轻人,
尤其在30岁的时候到达高峰。
能安慰你的是,
煎熬在焦虑中的,不只你一个人。
现代化带来了效率,也带来了极速膨胀的压力。
怕成长太慢,怕选错行,
怕抓不住所谓的“窗口期”、“红利期”;
知乎上、各种鸡汤里、各色职业培训里,
到处都是“没时间解释了,快上车”的焦躁呼喊声。
03
我的一个亲戚,是女孩子,长得还挺漂亮,
可30岁了还没有嫁人生孩子。
在我们老家,一般20岁就结婚生孩子了,
30岁孩子都要上小学四年级了。
前几年,每到过年她回家,
七大姑八大姨总会到她家给她说亲,
介绍了几个,都没成。
这几年过年回家反而没人去说亲了,
问及原因,说亲的人说:
“介绍了了几次,看不上,
也不看看自己啥条件,都30岁的老姑娘了,
还想找个大小伙。
当年介绍给她的小伙子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后来和这亲戚聊天,
她说,“我也着急啊,眼看都30岁了,
只要有条件差不多的我也就同意了,
可家里面哪有30岁左右还不结婚的男人啊,
除非是二婚。
不到实在找不到,谁愿意找二婚啊?
我今年30岁,
等找到合适的结婚生孩子都30多了,
也过了最佳生育年龄了。”
看着她焦虑的神情,我也不知道该安慰什么。
朋友谈了几次恋爱,
上一次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又散了。
这次谈了恋爱,格外珍惜,
磨人的小性子也收起来了。
她说:年龄摆在这啊,再晚,我孩子都生不动了。
她的30岁恐慌是结婚生子。
04
歌手李健说,我刚刚工作那几年,
很多时候在做些杂事,接人,打水,打印材料,
还有打发时间,
这些工作和我的专业毫无关系,
而我的专业水平也越来越不专业了,
这些毫无成就感的工作
常常会给我带来沮丧感,
时间久了,我又开始习惯了这种沮丧感。
我可能看到的未来就是成为某个部门的主管,
但问题是你成为主管的条件
也并非完全靠你努力就能具备的,
况且成为他又能怎样呢?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都是在锻炼一个年轻人,
可是,锻炼的期限有人控制吗?
锻炼的结果有人负责吗?
大多数人都适合这种锻炼吗?
我想起自己毕业那年,
一位诗人朋友说:“千棵针万棵针投向了大海。”
30岁了,我依旧一无所成。
看,明星也和我们一样,
也有着三十而不立的恐慌。
很多人,三十没有“而立”,年薪离百万很远,
渴望又害怕亲密关系,
压力、迷惘如影随形,离“不惑”不远。
失去20多岁的年轻资本,不敢轻易试错;
迈入社会几年,初战哑炮,
不甘心这辈子就这么回事了,
却找不准人生方向。
05
生活的艰难总是难免;
即使现在顺风顺水,也不能保证一生如此。
30岁的危机,
混合了蜕变为成年人过程的阵痛、
独立带来的挣扎、残酷现实带来的挫折、
对生活不确定性的迷茫,
来自长辈、同辈的压力起到火上浇油的效果。
怎么应对?
万能正确答案,谁也不会有。
走到死胡同了,不妨换个角度看。
为什么人生前半段的危机特别多?
因为选择多,人生还有许多可能性。
人生危机的焦虑痛苦,就像蜕皮,
生活的壳子跟不上梦想的膨胀,
涨的疼,接着成长,必须蜕变。
你爱吃的小龙虾,生命顽强,
它在成长中不断蜕皮,出生的头一年,
它将经历10次蜕皮换壳,
然后大约每年一次蜕皮直到成熟,
成熟的龙虾每三年还会换次壳。
人生危机,并不是坏事情。
焦虑代表了对现状的不满,对蜕变的渴求,
仔细听,你甚至能听到梦想拔节的声音。
这比浑浑噩噩好多了,
是度过人生危机、迈入成长新阶段的第一步。
06
我喜欢的是漫画家Tango说的:
“所谓儿童、青春期、成年,都是概念,
而生存是自己的事情。”
他说,其实成年并不是你到了一定的年龄,
就从此固化在那个成熟的状态里了。
事实上,生而为人,最好的一点就是,
我们可以时常回到孩子的状态。
当你很有安全感的时候,比如老友相聚,
你就可以回到孩子的状态,
欢乐、天真,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是的,一切都是概念,而生存,是个人的事情。
三十能立更好,不“立”也没关系,
因为这些“立”与“不立”都是别人眼里的,
而你的世界理论上真的与他人无关。
生命,就是时间之旅的体验,
你可能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但这并不妨碍你去寻找和积累生活的乐趣。
其实,懂得生活了,
过一种自得其乐、有滋有味的生活,
就是所谓的“立”了。
这个“立”字,按照我个人理解,
如果从字源学上来讲,就是人活在天地之间而已,
只不过最上面的“﹑”告诉我们,
活着要有一些光亮,一些智慧而已。
恰恰,
我们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常常也就差这么一点儿。
-END-
原文可搜索本人微信号:pinghuage2017 或瓶花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