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自古就带有几分神秘色彩,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后,隐士之风盛行。到底隐士是怎么样的?且听唐代隐士太上隐者的《答人》~
隐士自古就带有几分神秘色彩,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后,隐士之风盛行。到底隐士是怎么样的?今天我们要赏读的是唐代隐士太上隐者的一首《答人》。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我偶尔会来到松树下,头枕石头睡觉。深山中没有日历,所以到了寒气消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
这是唐代时隐居终南山的太上隐者所作的一首诗。据《古今诗话》记载,这位隐者的来历为人所不知,曾有好事者当面打听他的姓名,他也不答,却写下这首诗。
诗的头两句“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这与其说是“答人”,不如说是传神的自题小像。“偶来”,说明其行踪显得多么自由无羁,不可追踪。“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富于深山情趣。
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山中,如同生活在想象中的远古社会,已经不知道时间的概念。“寒尽”二字,还有《桃花源记》中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诗中人不但在空间上独来独往,在时间上也是无拘无碍的。跳出时空外,自成一格。到这里,“太上隐者”的形象完成了,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五绝无闲字易,有余味难。”(刘熙载《艺概》)五绝没有一个无用的字容易,但是能写出余味无穷的感觉实在是太难了!这是一篇绝妙的“答俗人问”。只不过其回答方式更为活泼无碍,更为得意忘言,令人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
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