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司马懿学鼓舞士气

如何鼓舞团队士气?

  • 保持一致、引入权威
  • 借助暗示、输出信心
  • 调整情绪、合理解释

保持一致、引入权威

诸葛亮兵发五丈原,对阵的司马懿,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决定采取坚守策略。因为诸葛亮军队缺粮啊,只要拖住了,诸葛亮便无法前进。

诸葛亮为了激起拒险死守、龟缩不出的司马懿,竟给司马懿送了女人的衣服,来侮辱他、激怒他。

然而司马懿不仅不生气,还把衣服穿上转了三圈。

人在情绪处于“忧伤、激动、疲惫”时,容易做出错误决定。

所以,在复杂情况下,分析不清局势、判断不出信息,就做自己最基础的动作。(也就是刺猬策略:关键时刻、团成一团儿、树起刺儿。)

但是,司马懿能忍。他身边那些五大三粗的将领很气愤啊,纷纷表示要领兵出战。

此时群情激愤,如果继续龟缩不出,一定会打击士气。所以,司马懿跳出来、拍桌子、瞪眼睛,高喊为了光荣、为了荣誉而战,然后积极地跟各位将领探讨作战计划。此时士兵心里想的是,我们的主帅够胆识、够气魄。

但是商量好作战计划后,他又说:我们要作战,得把作战计划写好,然后汇报给皇帝,请示一下。

因为关于作战计划司马懿和曹叡早有探讨,所以曹叡心领神会,拍了一个督战来到军队前。虽说是督战,其实是督不战,来了就一件事站在营帐前、手拿圣旨、不许出战。无论司马懿如何拍桌子、跳脚、想尽办法,督战就是不让他出去。

此时司马懿,即表达了想要作战的议员,与将领保持了统一,又营造了是皇帝不让出站的局面。也就是说,即保障了军人的士气,又防止了军队陷入危险境地。


借助暗示、输出信心

在诸葛亮30万大军出祁山时,小皇帝曹睿心惊胆战,找司马懿商量退敌之策。

然而司马懿来了却说:臣夜观天象,中原旺气正盛,奎星犯太白,不利于西川。

在军前会议上,司马懿没跟皇帝谈政治外交、战略战术,而是谈星象,这很奇怪。

司马懿“不谈信息谈信心”的策略,给了曹叡很大的信心。

因为很多时候成功不是资源问题,而是信心问题。有资源、没信心、照样失败。


调整情绪、合理解释

面对挫折和失败,能够转化为智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